通訊員 盧思君
在中秋、國慶的喜慶日子里,對汪肖鵬來說可謂喜上加喜。他合作社的300頭仔豬恰在這時售出,為他迎來了建社以來的首筆“回頭錢”。
汪肖鵬今年46歲,是土生土長的紫陽縣瓦廟鎮老莊村人。回鄉創業前,曾在深圳電子廠、門窗廠當過工人,后在西安成立自己的團隊做門窗、外墻工程,2020年5月回鄉成立紫陽縣綠豐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種植核桃樹200畝,籌建半自動化規模養豬場1個。
“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村民紛紛出門打工,偌大一個村,看不到幾個年輕人。”駐村干部樂昌榮告訴筆者,過去的老莊村,缺乏生機與活力。
隨著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實施,汪肖鵬決定回鄉創業。
流轉土地、種植核桃樹、規劃養殖場、改變村容村貌……一回鄉,汪肖鵬便忙碌起來,決心以身示范帶頭干,引導村民們解放思想,振興鄉村。
據汪肖鵬介紹,自己最初準備發展種植業,但因為種植業需要大量勞動力,而村里已建的蜂糖李基地和茶葉園區已吸納完村內的剩余勞動力。最后,汪肖鵬轉而決定建一個規模化的養殖場,既不需要大量青壯年勞力,又可以幫助村民銷售玉米、紅薯、土豆等農產品,帶動群眾增收。
汪肖鵬非常清楚科學飼養的重要性。鎮、村每次組織的種養殖技能培訓,他都積極參加。并且還以每月1萬元的薪酬聘請了一名技術人員駐場進行技術指導。先進的技術設備與先進的科學技術相結合,汪肖鵬養的豬毛色油潤,膘肥體壯,目前已達到1200余頭。
“我現在采取的半自動化養殖,等把這批仔豬出售了,年底前再購置一套全自動化設備。”對于仔豬銷售和今后的發展,汪肖鵬有底氣也有信心,他說,平利客商還預定了300頭仔豬,等天氣晴好了就來拉運。
不僅是汪肖鵬,劉天府也是“歸雁”當中的一員。劉天府常年在新疆建筑行業包工,積累了一定的資金。2022年春節回家,看到家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淳樸的民風,他回鄉在老莊村流轉500畝土地建立獼猴桃基地,今年年底準備啟動獼猴桃加工選址建廠工作。
“昔日雁南飛,今日鳳歸巢”。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本地能人紛紛返鄉的同時,也吸引了其他地方的企業家入駐瓦廟鎮。
李緣豐公司法人鮮炳梅是紫陽縣東木鎮人,經過瓦廟鎮政協委員、老莊村聯村領導汪義康的引薦,2019年在老莊村流轉1100余畝土地種植蜂糖李。李緣豐公司采取“支部+公司+農戶”的模式,為群眾免費提供苗木、技術、肥料、藥品,并與農戶簽訂保底回購協議,帶動老莊村110戶群眾增收。
瓦廟鎮近年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做好外出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大文章,以鄉愁、鄉情、友情為紐帶,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探索“歸雁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之路。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瓦廟鎮回鄉創業者已達4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