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葉佩佩)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國家安。近年來,紫陽縣城關鎮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社會治理新要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城市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解決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在強化服務功能、堅定服務理念、夯實服務基礎、拓寬服務領域上積極探索,不斷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構建起基層黨組織全方位引領、全領域統籌、全要素集聚、全覆蓋推進的工作格局,基層社會治理綜合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聚焦黨建引領,探索治理新路徑。城關鎮堅持以網格化建設完善治理體系,加強網格精細化建設為基礎,健全完善“城市大黨委——社區黨總支——小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五級工作架構,自上而下一體運行、高效銜接,構筑“雙向治理”快車道,確保有事馬上辦、問題不過夜,以信息化建設增強治理能力;同時,按照“抓點示范、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總體思路,城關鎮在6個社區積極開展“一社區一特色”黨建品牌拓展提升行動,在每個社區打造一到兩個接地氣、有內涵的社區黨建品牌,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形成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城關鎮堅持以“五同”工作機制為抓手,牢固樹立城市“大黨建”理念,創新實施聯動治理機制,各社區黨支部牽頭,116個共駐共建單位、6個一級網格,38個二級網格,161個三級網格,各社區樓棟長、黨員聯系戶共同參與,主動認領物業管理、小區綠化、環境保護、基礎設施改善等網格共建項,把社區各項工作做到日常,切實打通社區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鞏衛創文,城市品位上高度。城關鎮壓實包聯社區干部、網格員的責任,開展常態化環境衛生、安全隱患等網格內事項巡查,通過“定員、定崗、定責、定區域”的措施,充分發揮干部“一崗多責,一員多能”的工作效能。指導各社區針對轄區鞏衛難點、痛點問題,積極對接共駐共建單位,實現多點發力推進鞏衛工作;針對社區難以處理的問題,推動形成共治“碰頭會”機制,對照反饋內容進行分析研判,根據問題制定實際解決的辦法。同時,聚焦重點,健全制度,壓實責任,全力打造各社區鞏衛創文的特色亮點,按照“試點先行,示范帶動”的思路,指導社區做好“示范街區、示范小區、示范樓棟、示范巷道”的創建,在做好日常保潔、完善設施的同時,融入紫陽特色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城關鎮充分利用和發揮社區優勢,從實際出發,組建文化隊伍,開展豐富的文體活動等,打造出既有廣泛群眾性又有較高傳承價值的文化陣地,真正做到文化舉措便民利民,彰顯城市亮點。
聚焦民生實事,居民幸福升滿格。城關鎮充分依托城市社區“大黨委”,以“民生微實事”項目為抓手,切實把民生服務做到群眾心坎上,讓群眾的獲得感更加充實、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先”的服務導向,全程開啟線上線下“民生微實事”項目需求征集工作,聚焦群眾身邊的“小事”“急事”“難事”,靈活運用入戶走訪、調查問卷、社區微信群等多種途徑廣泛收集居民群眾需求,梳理匯總便民利民、群眾活動、群眾就業、公共設施等民生實事服務項目,高效精準對接居民所需所求;指導各社區建立“民生微實事”項目遴選和審議流程,讓群眾迫切需要、熱切關注的民生小項目以最佳途徑落地,以最快速度見效。通過構建“會議決、社區辦”項目推進機制和“月例會、季度聯席會、年度總結會”議事決策機制,加強項目征集、確定、實施、評議四個環節互聯互通、高效銜接,實現民生微實事項目“隨時征集、及時實施”。據悉,2023年,城關鎮河堤路社區主導的家庭工坊產業讓轄區兩百多名群眾受益,平均每個家庭每月增收1500余元,最高每月增收超2000元。
“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顧,實在沒辦法全職務工,社區家庭工坊成立后,我每天在家里制作三四個小時,每月有近千元收入。這樣既不耽誤照顧老人孩子,還可以補貼家用。”家住城關鎮河堤路社區居民龐小梅介紹道。通過家庭工坊,龐小梅將毛絨玩具帶回家里,抽閑暇時間制作。這樣生活工作兩頭都能“兼顧”工作讓她很滿意現在的工作狀態。像龐小梅這樣的家庭,在河堤路社區還有很多。
聚焦志愿服務,城市服務提質效。城關鎮指導各社區把志愿服務與黨組織建設、黨員身份融合,在志愿服務中發揮好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兩個作用”,選擇年輕的黨員充實到社區志愿者隊伍中來;把志愿服務與文化文藝等各類隊伍融合,充分利用社會組織和民間文藝組織優勢力量進行理論宣講、文藝文化、心理疏導等志愿服務;把志愿服務與共駐共建單位相融合,積極對接共駐共建單位發揮自身優勢,到居民群眾身邊開展特色志愿服務。同時,將志愿服務與社區中心工作、重點工作相融合,與文明創建、環境衛生督導巡查、經營秩序整治、社區困難群體關心關愛等服務相結合,真正發揮好志愿服務的價值,社區群眾享受服務更便捷,助力基層社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