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唐波 鄭曉虎
在秦巴山深處的紫陽縣蒿坪鎮東關村,年過五旬的謝克成拄著竹杖行走在蜿蜒山路上,右腿處空蕩蕩的褲管隨風擺動,卻遮掩不住他眼中如星辰般璀璨的光芒。
這個單腿漢子不僅用雙拐撐起了破碎的家庭,更用勤勞的雙手為鄉親們開辟出一條致富之路,成為秦巴山區動人的“風景”。
1997年,27歲的謝克成在礦井深處遭遇塌方。當他在疼痛中醒來時,右腿已永遠留在了礦井之下。出院后,老母親用曬干的艾草為他熏療傷口,青煙繚繞中,他望見屋檐下蜷縮的先天性殘疾侄子,聽見里屋傳來侄女壓抑的抽泣——父親早逝、長兄杳無音信、大嫂改嫁他鄉,這個風雨飄搖的家需要新的頂梁柱。
“成娃,痛就喊出來。”母親顫抖的聲音里帶著泣音。謝克成將嗚咽咬碎在齒間,額角青筋暴起,汗水浸透了粗布衣衫。他深知,此刻若向命運示弱,這個家就會如風中殘燭般熄滅。清晨雞鳴時分,他咬牙撐起身體,用竹杖代替右腿,一次次嘗試著“走”起來。
時間,讓他重生。當第一縷晨光穿透窗欞,他已背著竹簍踏上崎嶇山道,開始日復一日的“求生之路”。
清晨露水未晞,他單膝跪在碎石遍布的坡地,用鋼釬鑿出一個個樹坑;正午烈日當空,他匍匐在田壟間除草施肥;暮色四合時,他又要趕回家照料豬仔。10年間,40畝中藥材基地從無到有,每一株茁壯的藥苗都浸潤著他的血汗。
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后,謝克成迎來人生轉折。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他開始了科學養蜂,30箱蜜蜂在花海中釀造甜蜜。為掌握現代養殖技術,他拄著拐參加培訓,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養蜂要點。深秋采蜜時節,他連續半個月吃住在蜂場,被蜇得滿臉紅腫卻樂在其中。當金黃的蜜糖汩汩流出時,這個鐵漢眼眶濕潤,他終于把生活的苦釀成了蜜。
2019年立冬,謝克成在村委會架起投影儀,為村民講述他的發展故事。種蔬菜、養雞養豬、制作豆腐乳、加工紅薯粉條、烘制臘肉,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成功并沒有讓他滿足,他始終心懷感恩,想著如何回報社會、幫助鄉親。他開始向村民傳授養蜂技術,免費為他們提供蜂箱和蜜蜂,幫助他們發展產業。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養蜂隊伍中,東關村的養蜂產業逐漸形成了規模。他還為村民尋找銷售渠道,利用互聯網平臺,將村里的蜂蜜推向了更廣闊的市場。
如今,東關村的蜂蜜已經遠銷全國。謝克成的“產業”遍地開花,一年下來純收入達到5萬余元。好事一件接著一件,侄女順利考上了技校,畢業后找到了滿意的工作,還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初晨,謝克成依然在田間忙碌。這個用堅韌改寫命運的山里漢子,正以永不停歇的姿態,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繼續書寫屬于自己的奮斗篇章。他說:“只要脊梁不彎,就沒有扛不起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