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綏德縣郝家橋村曾是陜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的模范村。勤勞奮斗是這里的光榮傳統,優秀的共產黨員、勞動英雄劉玉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劉玉厚,綏德縣郝家橋村人,1908年出生。土地革命時期,他經常為中共黨組織、游擊隊傳遞消息,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春,劉玉厚帶領村民精耕細作,使糧食產量和村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圓滿完成了減租保佃、征收救國公糧等各項任務,被評為鄉級勞動英雄。習仲勛同志在郝家橋村蹲點調查后,提議綏德地委批準授予劉玉厚模范黨員、勞動英雄稱號,迅速掀起了“村村學習郝家橋,人人學習劉玉厚”的大生產熱潮,為保障邊區糧食和物資供給作出重大貢獻。
榆林市綏德縣革命文化館館長蒲鵬:“劉玉厚的一生致力于發展生產、服務群眾,可以說把畢生的心血都奉獻給了黨和群眾,是陜甘寧邊區和全國范圍內一面光輝的旗幟。”
在解放戰爭中,劉玉厚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帶領郝家橋群眾組織起自衛組織、擔架隊,保衛邊區,支援前線。因為在支援西北野戰兵團出擊隴東戰役中表現突出,劉玉厚被第二縱隊司令員王震贊揚,從勞動英雄轉變成了戰斗英雄。1949年10月1日,劉玉厚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這是新中國給予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的至高榮譽。晚年的劉玉厚,依然保持勞動模范的本色,堅持做干休所的義務清潔工,想方設法為家鄉人民服務。
榆林市綏德縣革命文化館館長蒲鵬:“他無愧于勞動英雄的稱號,也無愧于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