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6月19日 省港大罷工
1925年6月19日 在中共廣東區委的領導和全國總工會的公開指揮下,香港海員、電車、印務等工會首先宣布罷工,其他工會隨即響應,并成立全港工團聯合會作為統一領導罷工的指揮機構。此前的6月2日,廣州各界群眾舉行大規模的反帝示威游行,聲援五卅運動。為了加強對斗爭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發動香港、沙面罷工工人選出代表,在廣州舉行罷工工人代表大會,并選舉蘇兆征、李森等13人組成省港罷工委員會。1926年10月,罷工委員會根據形勢的變化,接受共產國際遠東局關于盡快結束罷工的建議,宣布結束罷工,并取消對香港的封鎖。省港大罷工是反抗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的政治大罷工。罷工堅持16個月之久,這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運動史上也屬罕見。
1945年6月19日 中共七屆一中全會第一次會議舉行
1945年6月19日 中共七屆一中全會第一次會議舉行,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云、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書記處主席;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選舉任弼時為中共中央秘書長,李富春為副秘書長。
1961年6月19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城鄉手工業若干政策問題的規定(試行草案)》
1961年6月19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城鄉手工業若干政策問題的規定(試行草案)》(即“手工業三十五條”)和《關于改進商業工作的若干規定(試行草案)》(即“商業四十條”)。“手工業三十五條”明確指出,整個社會主義階段的手工業,集體所有制是主要的,個體所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補充和助手,全民所有制只能是部分的,過多過早地過渡到全民所有制于生產反而不利。“商業四十條”肯定現階段我國商品流通渠道除了國營商業、供銷合作社商業,還有農村集市貿易,它是前兩條渠道的必要補充。這些政策的制定和實行,糾正了“大躍進”以來取消農村集市貿易和小商小販,將集體性質的手工業和商業向全民所有制過渡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