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舉行
1927年8月1日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在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下,中國共產黨所掌握和影響的國民革命軍等武裝2萬余人,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占領南昌。這次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8月3日開始,前委率領部隊陸續撤離南昌。在南下途中,起義部隊于9月底10月初在廣東潮汕地區遭到優勢敵軍的圍攻,保存下來的武裝,一部分轉移到海陸豐地區繼續堅持斗爭,另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移到粵贛湘邊界地區打游擊。1933年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通過決議,“批準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建議,規定以每年‘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
1935年8月1日 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草擬《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 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草擬了《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10月1日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名義在法國巴黎出版的《救國報》上發表。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停止內戰,抗日救國,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這個宣言對推動抗日統一戰線工作和抗日救亡運動,起了積極作用。
1937年8月1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南方各游擊區域工作的指示》
1937年8月1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南方各游擊區域工作的指示》,分析了抗日戰爭開始以后的國內形勢,對取消蘇維埃制度、停止沒收地主土地、改變紅軍番號和加強黨的組織與群眾工作等作了原則說明,要求紅軍和游擊隊中較大的部隊與就近的國民黨駐軍或地方政府進行合作談判。
1948年8月1日至22日 全國第六次勞動大會在哈爾濱舉行
1948年8月1日至22日 全國第六次勞動大會在哈爾濱舉行。大會號召全國工人階級緊密團結各階層人民,積極支援人民解放軍,迅速實現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任務。大會還決定恢復中國工人階級統一的全國組織——中華全國總工會。
1955年8月1日 中美大使級會談在日內瓦舉行
1955年8月1日 中美大使級會談在日內瓦舉行。中方代表是駐波蘭大使王炳南,美方代表是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烏·阿歷克西斯?約翰遜。經雙方努力,于9月10日達成遣返平民的協議。從10月起,轉入討論在臺灣問題上雙方保證互不訴諸武力的問題。在此后長達兩年的會談中,美方要求中國接受美國在臺灣地區有單獨或集體防御的權利,并必須首先宣布不對臺灣使用武力。中方聲明,中國用和平或武力方式解放臺灣的問題不能成為中美會談的議題。雙方立場大相徑庭,談判陷入僵局。在1957年12月12日第73次會議上,美方企圖單方面降低會談級別,會談第一次中斷。
1964年8月1日 劉少奇提出“把兩種勞動制度、兩種教育制度作為正規的勞動制度和教育制度,每個省、每個大中城市,都來著手試辦。”
1964年8月1日 劉少奇在中央召集的在京黨政軍機關和群眾團體主要負責干部參加的大會上提出,“要把兩種勞動制度、兩種教育制度作為正規的勞動制度和教育制度,每個省、每個大中城市,都來著手試辦。”此后,全國逐步推廣固定工和臨時工并行的勞動制度,在一些單位試驗半工半讀、半農半讀的制度。
1966年8月1日至12日 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在北京舉行
1966年8月1日至12日 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在北京舉行。5日,毛澤東寫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8日,全會通過《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簡稱《十六條》)。5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十一中全會的召開,是“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的標志。
2007年8月1日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暨全軍英雄模范代表大會舉行
2007年8月1日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暨全軍英雄模范代表大會舉行。胡錦濤講話指出:在80年的頑強奮斗中,人民解放軍培育和形成了優良革命傳統,集中起來就是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