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iyigw"><tbody id="iyigw"></tbody></kbd>
    <ul id="iyigw"></ul>
  • <ul id="iyigw"></ul><th id="iyigw"><menu id="iyigw"></menu></th>

        從2014年開始,國家將每年的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10月17日也是國際消除貧困日。1992年12月22日,聯合國通過了將10月17日設為國際消除貧困日的決議,旨在促進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減貧意識。我國設立“扶貧日”是響應聯合國決議的具體行動,主要目的是引導社會各界關注貧困問題,關愛貧困人口,關心扶貧工作,核心內容是學習身邊榜樣,宣傳凡人善舉,動員廣泛參與,培育良好風尚。

    安康市社會扶貧工作情況簡介

      按照國務院扶貧辦、中組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新一輪中央、國家機關和有關單位定點扶貧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12年起,中央辦公廳幫扶寧陜縣,中國建設銀行幫扶漢濱、紫陽、漢陰、嵐皋4縣區,中國核工業集團幫扶旬陽、白河2縣,河海大學幫扶石泉縣,中國藥科大學幫扶鎮坪縣。5家中央單位工作開展情況:一是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各單位領導親自到縣銜接、調研,派駐專人到縣開展工作。二是都結合各單位實際制定了幫扶規劃,每年有詳細可行的年度幫扶計劃,有具體的幫扶項目和措施。三是都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了具體的幫扶工作并卓有成效。
      按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省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兩聯一包”扶貧工作的通知》等,共有90家省級單位在我市開展“兩聯一包”和干部駐村工作。今年以來,共有省級77個單位的76支工作隊162人到點開展幫扶,共有492名干部結對幫扶877戶貧困戶,直接投入資金425.8萬元,幫助引進技術8項,項目24個,資金487萬元。
      根據《安康市市縣區選派干部進駐貧困村開展扶貧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從今年起省、市、縣區三級抽調干部,組建駐村工作隊,對我市579個貧困村開展干部駐村幫扶工作,其中市委、市政府確定115個市直和中省駐安單位組建駐村工作隊分赴10縣區幫扶109個貧困村。到2020年實現對全市所有貧困村全覆蓋。
      按照全市統一安排部署,各縣區首輪應幫扶貧至少380個貧困村,經過檢查匯總,截至目前,10縣區共幫扶了629個貧困村,共有825支工作隊2516人到村開展工作,共有10742名干部結對幫扶21271戶貧困戶,直接投入資金7692.7萬元,幫助引進技術83項,項目382個,資金13032.3萬元。

    扶貧濟困,為建設美麗富裕新安康凝聚向善正能量

    一位企業家的愛心情懷

      通訊員 吳斌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近日,陜西興龍勞務建筑有限公司總經理陰興龍先生驅車300余公里,來到漢陰縣最邊遠的南北山區看望被他資助的孤兒和走訪今年計劃資助的3名貧困大學生的事跡在縣城被人傳頌。

      資助緣由還得從2011年12月29日說起。當天陰興龍隨同博元愛心公益團隊到漢陽鎮大壩小學作環保公益宣傳時,當看到一些學生衣服單薄,鞋襪破爛時,有了資助困難學生的念頭,讓校長在特別貧困的學生中確定一名對象實行一對一資助。校長隨即找來了一位叫陳緒輝的六年級男孩,當年11歲,三歲時因父親患精神分裂癥生活不能自理,母親離家出走,由他年近八十高齡的奶奶帶養,家庭十分貧困。陰興龍當即承諾,每月資助陳緒輝500元,開學報名時另資助1000元,直至高中畢業。

      此次他專程趕到漢陽中學看望陳緒輝同學,向班主任了解其學習生活情況。隨后他再次來到大壩小學,陳校長又介紹了一位8歲名叫鄒修琪的二年級男孩,雙坪鎮雙坪村人,出生才三個月父親犯下搶竊并致人傷亡罪,被判處無期徒刑,母親改嫁,小修琪由其爺爺奶奶帶養。陰興龍了解此情后,立即表示由他資助其上學所有費用,直至高中畢業,并當場拿出1300元現金作為孩子的吃穿費用。隨后他又來到今年錄取的三名貧困大學生家中實地了解情況,并決定為三名貧困大學生每月資助500-800元的生活費。
      今年市級干部駐村包抓貧困村工作剛剛開始,安康日報社就迅速駐村,并派出包抓干部進村入戶了解實情,實施精準扶貧。 

      實習記者 楊京保 攝

    扶貧幫困暖人心

      通訊員 何萬鑫
     
      日前,漢濱區老城辦事處紀委書記楊春雪帶領辦事處工作人員,看望慰問了轄區內患有尿毒癥的回族居民馬自紅,并給他送去從市民宗局給她女兒協調的3000元學費。

      老城辦回族居民馬自紅因尿毒癥換腎8年,抱病照顧重病的74歲老父親和在精神病院的哥哥,還要供養16歲的女兒上技校。這個飽受磨難的漢子,一提起社區干部的服務就忍不住抹眼淚:“只用打個電話就有干部幫辦。8年的巨額醫療費,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早被拖垮了,可我這沒職業的普通居民卻挺過來了——政府通過多種渠道給我報銷了50多萬藥費!”今年,馬自紅又被確定為連心戶,辦事處領導和干部來的更勤, 2013年9月,其女兒考上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在辦事處書記喻楠的關心和協調下免費入學。

    “三五”扶貧,持續治本

      通訊員 張會軍

      扶貧工作到底應該怎么做才更有效?近年來,石泉縣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三五”扶貧新路子。

      為了摸清底子、找準癥結、精準施策,該縣按致貧原因,把全縣貧困人口劃分為需要異地搬遷脫貧致富的、需要就地綜合扶持增強造血功能的、需要救助供養強化社會保障的、需要教育扶貧治本謀長遠的、需要醫療保障提高健康素質的“五種類型”。同時,針對劃分出的貧困群體的五種類型,對應實施了移民搬遷、綜合扶持、救助供養、教育扶貧、健康促進“五大工程”,累計搬遷5060戶1.92萬人,創業就業做到一個不少、一個不閑,集中供養3186人,實施15年免費教育,并累計資助貧困大學生4000余名,為11047名特困人口發放了《健康保障證》,對縣內住院治療費用“全報銷”。

      為了確保五大工程順利實施,該縣還配套建立干部包抓、社會幫扶、投入保障、監測評估、考核獎懲“五大機制”,并派駐鎮扶貧工作隊和村扶貧工作組,全縣3000干部與貧困戶建立了“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包抓責任制,具體落實“一類一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通過3年多的實踐,該縣達到了“精準、務實、持續、治本”的扶貧效果,全縣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6.6萬減少到2013年的5.3萬。

    “致富幫手”進窮村

      通訊員 劉勇 沈奕君

      今年6月,平利縣人社局副局長王建春作為駐村干部,被選派到正陽鎮張家壩村。由于基層工作豐富,他對扶貧工作有自己的“打算”,先到農村跑了一圈,提前對貧困群眾情況摸了底。
      
      “既然去扶貧,就要做到人到心到,踏踏實實給老百姓做幾件事,讓群眾早日富起來。”王建春說。

      正是有著這樣的思路,他很快融入到群眾中。

      與王建春相比,平利縣農業局駐村人員更是把“家”安到了村上,不僅經常給村民出點子,找路子,更成了村民解決困難的去處。

      “他們幾個人輪換值班,不僅幫我們找致富門道,平時有個什么事,我們也找他們。”城關鎮沙河村村民周正平說。

      據正在幫該村修連戶路的駐村干部姜立剛介紹,目前他們已經協調水利局幫村上建飲水工程一處,實施低壓電網改造兩個村正在進行,扶持一戶村民發展泥鰍養殖,已流轉土地15畝,水塘已完成施工。

      目前,平利縣通過選派干部進駐貧困村開展扶貧工作,實行包帶干部與貧困戶“點對點”精準對接,圍繞“貧困戶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干什么能見效”,號準“窮脈”,量身制定脫貧方案,精準實施斬“窮根”,使一張一張橫到邊、縱到底的扶貧“管網”覆蓋到平利所有的貧困村。

    “慈安橋”解決村民出行難

      通訊員 劉沖

      10月11日,旬陽縣甘溪鎮唐坡村“慈安便民橋”竣工并通過市上初驗。該橋長10米,寬4.5米,總投資13萬,其中村民自籌8萬,縣慈善協會捐助5萬。該橋建成后,可解決83戶504人的出行問題。

      溝壑縱橫,居住分散,是山區群眾的無奈選擇。眼看公路修到了家門口,卻不能輕松地走到“溝那邊”,群眾做夢都想著建橋。但這種解決幾戶十幾戶人家出行的小橋,交通部門很難立項,村民集資無法建成,成了群眾“心尖尖”上的痛。

      2006年4月,旬陽縣慈善協會正式成立,積極動員社會、民間、企業捐資建設便民橋。截到2013年底,共修建便民橋108座,統一以“慈安橋”命名,取“慈善安泰”之意。從今年開始,旬陽縣將“慈安橋”建設納入全縣統一建設,并計劃從今年起用5年時間修建慈安便民橋150座,每座橋補助達到4萬元以上。今年計劃建成16座,目前已有6座竣工使用,極大地方便了溝岔兩岸的群眾出行。

    “學點技能改變窮困”

      通訊員 鮑昶旭 袁東曉 王鑫

      10月13日,寧陜縣廣貨街沙洛村養殖蜜蜂的農民蘇賢蘭收到縣人社局贈送的蜂箱時高興地說:“上個月剛參加養蜂技術培訓,這個月又有了新式蜂箱,這下子搞養蜂就更有信心了,學點技能改變貧困。”這一天,像蘇賢蘭一樣獲得縣人社局捐贈蜂箱的共有30余戶蜜蜂養殖戶。

      沙洛村有6個村民小組155戶508人,其中貧困人口107戶342人,在全縣60余個貧困村中排名靠后。今年,該局在沙洛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為了切實把扶貧這項工作做實做好,抽調專人組成工作組,逐戶上門調查摸底、將貧困戶情況建成臺賬,并根據各自實際制定詳細的脫貧規劃。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把發展畜牧養殖、林下經濟種植作為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9月10日,邀請安康市資深養蜂專家在沙洛村舉辦了首期中蜂養殖技能培訓班,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對該村50余名養蜂農戶進行了培訓。在了解到沙洛村民迫切的致富愿望和貧困的現狀后,該局干部職工自發捐款籌集現金1萬余元,購買80套新式蜂箱捐贈給蜂農。按照 “扶持大戶、帶動散戶、全面發展”的原則,8戶養蜂大戶每戶捐贈5套,其他蜂農每戶捐贈1-2套。同時除免費培訓中蜂養殖戶外,千方百計節省單位辦公經費2萬余元改善村委會辦公條件。還為該村養羊和養牛大戶協調養殖幫扶資金6萬元,幫扶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 

    “走親戚”

      通訊員 周清華

      今年6月16日,陜西鼓風機集團黨委副書記王建軒一行再次來到紫陽縣煥古鎮,與7年前不同的是,他們此次來不是帶著任務結對幫扶,而是懷著對煥古鎮深深的感情來“走親戚”。

      2010年5月,陜西省開展了新一輪“千企千村扶助行動”,陜鼓集團扶貧聯系點由煥古鎮煥古村變更為臘竹村,結成了新的“親戚”。在開展對口包村扶貧之初,陜鼓集團就立下了“不脫貧不脫鉤”的“軍令狀”,按照“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資金、帶著真心”的工作原則,給村里送“資金、人才、思路、希望、愛心”,想方設法為群眾辦實事。三年中集團的工作人員累計到村上來了500余人次,為村里累計投入了近200萬元的幫扶資金,村里建成通村公路10.3公里,新建了碼頭、社區活動中心,1000余人使用自來水,電網高低壓改造全面完成,移動電話信號全覆蓋,臘竹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幫扶期已滿,但陜鼓集團仍承諾每年資助臘竹村10萬元,用于發展茶葉產業和資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

    崇德向善 扶貧濟困 —— 社會各界聚力扶貧共享發展

    用愛心點亮希望之光

      記者 郭颯

      2003年2月,市總工會成立了市困難職工援助中心,隨之十個縣區也陸續成立了困難職工援助中心。近三年來,市縣區困難職工援助中心共為困難職工提供生活救助29795人次,資助款物1015.32萬元,為7891名困難職工子女提供教育救助657.29萬元。

      自2003年以來,市困難職工援助中心共發放助學資金657.29萬元,救助各類不同層次的困難職工子女7891多人次,為他們解決了實際困難。

      “冬送溫暖、夏送清涼”,這也是市困難職工救助中心長期堅持的慈善之舉。僅2014年的送溫暖活動就在全市共籌集資金372.72萬元,為困難職工提供生活救助2992人次,為困難職工子女提供助學幫扶107人次。每年高溫酷暑季節,援助中心都要籌措資金,購置防暑降溫物資,看望慰問一線工作人員,近三年共投入資金近10多萬元。

    做婦女兒童溫暖的“娘家”

      記者 郭颯

      9月18日,市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在眾多愛心媽媽的陪伴下顯得格外開心。這一天,市婦聯黨支部組織黨員干部到市兒童福利院開展愛心媽媽關愛孤殘兒童活動,并送去了260箱、價值48.69萬元的愛心奶粉,同時也給他們送去關愛和呵護,讓他們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近年來,市婦聯始終牢記使命,切實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關愛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給眾多有困難的婦女兒童帶去家的溫暖。

      2011年,市婦聯爭取何崇本春節慰問貧困婦女項目資金20萬元,慰問貧困婦女200人。在2012年的“牽手行動——情暖災區貧困婦女家庭春節慰問”活動中,共向全市240戶貧困婦女兒童送上節前慰問金和節日禮物。2013年,在省婦聯的大力支持下,全年爭取婦女之家、兒童成長家園、貧困婦女兒童維權救助等項目資金218.5萬元,為數萬名貧困婦女兒童送去了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關愛。

    為夢想插上翅膀

      記者 鄒秉融 通訊員 周強

      “我叫紅靜,女,18歲,今年以554分考入西安郵電大學。家里3口人,父母均為農民,母親殘疾,依靠賣菜維持生活,家中經濟困難,面臨升學困難,請愛心人士能給予幫助,助我圓夢大學。”2014年夏,在很多人的微博中,不時會閃現出這樣的信息,共青團安康市委組織的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借助微博宣傳獲得了更多愛心人士的參與。

      近年來,團市委發揮內引外聯優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教育第一民生工程”戰略,以希望工程圓夢·牽手行動為載體,加強與重點企業溝通力度,加深與社會愛心人士的聯系力度,爭取到“加多寶·學子情助學”、“國酒茅臺國之棟梁助學”、中國移動“愛心100”、純山公益、市慈善協會助學行動、明日之星等項目資金近500余萬元,幫助近1000名貧困學生圓了大學夢。

    讓愛心傳遞 讓生命溫暖

      記者 劉銳萍

      安康市慈善協會的前身是由一批老新聞工作者發起,成立于1998年的行業性慈善組織——廣播電視慈善協會,這在全國是一個創舉,曾受到國內外媒體的關注和贊揚。2001年5月,為了適應撤地設市的需要,在廣播電視慈善協會的基礎上,成立了安康市慈善協會。

      安康市慈善協會是經民政局批準注冊登記的公益性民間社團組織,成立以來,以愛心為基礎,以募捐為手段,以“安老撫孤、濟貧解困”為宗旨,在全市持續開展慈善工作。近年來,按照“一手抓慈善項目合作,一手抓慈善志愿者隊伍建設”的工作思路,全市已累計發展慈善志愿者2.4萬名,其中市慈善協會發展6200名,建立慈善志愿者小組50個、慈善分會5個、慈善團隊3個,近五年來慈善志愿者累計募集款物價值1180萬元,志愿服務110萬個工時。目前,安康市慈善協會已經成為我市會員最多、影響力最大的慈善救助機構。

    以愛之名 呵護童心

      記者 鄒秉融

      2012年7月,在鄉村道路上顛簸了近兩個小時之后,安康市援助少年兒童協會(簡稱援少會)的志愿者們終于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漢濱區五里鎮冉家碥村六組,11歲的小本(化名)正在太陽下等著他們。

      小本家只有兩間破爛不堪的土坯房,下雨的時候,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遇到連雨天,小本家的雨水能淹沒腳踝。因為房屋修葺是個大工程,志愿者們專門帶來了彩條布,釘在小本家的屋頂上,這樣下雨的時候,小本不用再去別人家找地方睡覺了,他媽媽也不用在房檐下坐一晚了。

      熊曉康、華榮嬌、李厚璇……很多的孩子對這些志愿者心懷感激,很多的孩子因為這積少成多的援助改變了心態,改變了生活。

      自2012年安康援助少年兒童協會正式成立以來,先后開展了助學幫困、心理疏導進家庭、普法進校園、援建校園親情室、“弟子規”講座等專題活動50場(次),80多名特困學生及農民工子女在援少會志愿者的資助下重返校園, 100多名家庭困難學生得到物質資助和心理援助,樹立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大愛映紅“半邊天”

      記者 劉銳萍

      女人,自古以柔情、細膩著稱,更多良好的形象評價是賢妻良母、持家過日子。而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能在職場上干事并把事干好的女性愈來愈多。她們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強自立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不忘以女性的心懷大愛來回饋社會,為我市的公益事業增添色彩。

      2009年8月,一個由企業界巾幗精英領銜的慈善組織——安康市女企業家協會慈善分會成立,發展到目前有會員109名,都是來自我市各行各業頗具影響力的女企業家。5年來,女企業家慈善分會的會員們以女性特有的愛心柔情,積極參與搶險救災、修路架橋、扶貧幫困、助醫助學、安老撫孤等慈善救助活動,先后捐資1000多萬元,設立助學基金1800萬元,為我市慈善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5年來,女企協的109名會員在會長黃慶雪的影響和帶動下,一邊做慈善公益事業,一邊通過女企協慈善分會這個平臺,加強交流、提升自我、相互扶持,既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就也贏得了社會的尊重,且慈善且美麗、且行且遠!

    青春的力量和掌聲

      記者 劉銳萍

      2009年1月14日,剛剛19歲、正在安康學院中文系讀大二的白一彤,以97.6%的得票率當選陜西榆林清澗縣高杰村村主任,成為全國最年輕的村主任。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她說,自己之所以能夠扎根農村,取得一些成績,離不開安康學院對她的教育,尤其是慈善救助以及感恩社會方面的教育,這對她的成長進步大有好處。

      其實,像白一彤這樣從安康學院走出去的優秀大學生還有很多,比如在“7.18”安康特大洪災中英勇犧牲的羅春明,比如2006年從中文系畢業,現任廣州市明珠中英文學校語文教師的陳顯萍。他們的健康成長都離不開安康學院慈善分會在對他們進行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普及慈善理念、播撒愛心種子,引導他們樹立博學仁愛的價值觀。

      安康學院的慈善事業開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25年來,學院的學生們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慈善事業始終沒有中斷,從最初的化學系到政治系再到中文系,由發起之初的化學系師生的一個系、幾個老師、幾十名同學,發展成全校師生近萬名師生師生共同關注、參與的活動。2010年10月,安康市慈善協會安康學院分會成立,學院的活動內容也從單一的“安老撫孤”、“撫孤助殘”擴大到開展“保護母親河,一江清水送北京”等環保志愿活動。慈善,讓這個最具活力的群體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價值;感恩,讓校園有了不一樣的風景。

    翰墨溫暖人心

      記者 劉銳萍

      2010年冬天,在嵐皋縣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里,寒風呼嘯,但10余名慈善書畫院的老師們卻忘記了寒冷,他們現場潑墨揮毫,用愛心寫出了一幅幅書畫作品,在嵐皋縣城進行拍賣后,將得到的善款為佐龍鎮修建了一座慈安橋,解決了周邊3個村200百多戶人家的出行困難。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災情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向災區表達著關切與愛心。我市慈善書畫院也向災區捐助8萬元的善款,這8萬元全部是書畫院的藝術家們用自己親手創作的書畫作品進行義賣所得。

      6年來,安康慈善書畫院分別深入到全市10個縣區免費舉辦書畫培訓班20余場次,義務贈送書畫作品以及春聯百萬件、為省書畫協會培養書畫新人3000余人,受到省慈善協會、省書法協會、省慈善書畫院的多次表彰獎勵。

    我心有你 助人悅己

    記者 劉銳萍 通訊員 張強

      2013年,在“安康好人”——第三屆道德模范頒獎典禮上,一個名叫“老婆婆”的人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之所以關注,不是因為她的職業,更不是因為她的長相,而是因為她做的事情確實太感人。

      “老婆婆”名叫王瑛,是義工聯的帶頭人,在她的領導下,義工聯由2006年起30個人,發展到現在擁有注冊會員320名,建立網絡公益交流群10個,實施大型公益活動1000余次,募集物資及愛心資金累計300余萬元,資助貧困學生累計5000多人,其中一對一長期資助300多人,服務有需要的弱勢群體人數50000余人,累計參與公益活動人數達10萬余人。為構建和諧安康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隨著義工聯的不斷壯大和發展,目前已成為安康市乃至陜西省最具影響力的民間社會公益組織之一。8年來,在王瑛會長的帶領下,義工聯合會由一個僅靠網絡QQ群聯接的松散型組織,發展成為一個正式在安康市民政局注冊的規范、專業化發展的社會團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大伊香蕉在线精品视频人碰人| 久青草影院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免费日产乱码卡一卡| 美女视频内衣脱空一净二净| 国产午夜成人AV在线播放| 欧美日在线观看| 杨幂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免费下载|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中文| 不卡一卡二卡三亚洲| 无套内射在线无码播放| 久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网址| 欧美人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欧美黑人疯狂性受xxxxx喷水|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男朋友想吻我腿中间部位|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址入口| 国产喷水女王在线播放| 黄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对白精品刺激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有码 | 男人天堂手机在线版| 免费国产va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午夜伦伦影理论片大片| 免费黄色网址网站| 在车里被撞了八次高c|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