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榮斌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千家萬戶安寧,事關億萬百姓福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為我們進一步深化養老領域改革、做好新時代養老服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一、思想上要加快“四個轉型”。面對老齡化進程加速和群眾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多元這一新形勢,各級民政部門既要堅持固有的事業情懷,還要樹立新型的產業思維,思想上要加快“四個轉型”:一要從單純發展養老事業向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協同發展轉型;二要從保障特困人群向為全體老年人服務轉型;三要從重視機構建設向居家社區機構協調發展轉型;四要養老服務要從補缺型、碎片化向體系化、制度化轉型。唯有如此,才能更好適應形勢所需、群眾所盼。
二、工作上要突出“四個重點”。《決定》用一個自然段系統部署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養老領域改革任務,核心就是鍛長板、補短板、固底板。(一)大力發展銀發經濟。要著眼我市養老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經營主體發育不足等實際,盡快出臺相關支持政策,鼓勵和引導有實力、有聲譽的大企業、大集團來安投資或聯辦養老服務業,進一步完善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措施。積極支持相關企業研究開發富硒保健食品、老年護理產品和生活用品,不斷拉長養老產業鏈條。聯合有關部門促進養老與旅游、體育、健康、教育、家政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養老產業發展空間,搶灘銀發經濟“新藍海”。(二)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要深入研究養老服務供需不匹配、結構不平衡、城鄉差距較大等問題,在國16項、省26項基礎上,結合實際抓緊出臺安康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向全社會公布政府應該為老年人提供哪些基礎性、普惠性養老服務項目,加快構建覆蓋全體老年人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三)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農村是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最薄弱之處,要認真貫徹民政部等22部門新頒布的加快發展農村養老服務的政策文件,推動農村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面有效運營起來。在辦好農村敬老院、互助幸福院、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基礎上,加快推進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在有條件的地方布局建設一批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點和老年助餐服務點。(四)進一步改善對特殊困難老年人的服務。要持續關心關注孤寡、殘障、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搶抓中省福彩公益金支持機遇,加快分散供養、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步伐。總結提升石泉縣關心關愛留守老人的好做法,全面推廣平利縣組建鄉村建設公司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創新做法,努力讓困難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
三、落實上要實現“四個到位”。應對人口老齡化牽涉面廣、利益關系復雜,為確保《決定》部署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四個方面的責任要到位。一是政府的責任要到位。各級政府要提供好基本養老服務,做好兜底、普惠養老工作。二是社會的責任要到位。全社會要大力支持老齡事業和養老工作,營造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的良好氛圍。三是企業的責任要到位。廣大企業要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業,支持發展慈善公益事業,更好彰顯企業的社會形象。四是家庭的責任要到位。各個家庭要依法盡責,主動承擔好照料、贍養自家老人的責任。
(作者系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