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萬輝
在一些城市公交行業面臨客流銳減、司機轉行網約車的困境時,安康積極作為不斷探索突圍路徑。作為西北欠發達地區,安康公交通過新能源轉型、服務優化、資源整合等舉措,為中小城市公交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
綠色轉型,邁向新能源全覆蓋與適老化升級。2025年春節前夕,安康城區迎來了40臺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的上線運營,這標志著全市公交實現了百分百電動化的華麗轉身。這批精心定制的車輛采用8.5米低地板設計,搭配一級踏步和大通道配置,極大地降低了老年人乘車時可能面臨的風險。而且,其具備的噪音低、能耗少的優勢,與低碳出行理念完美契合。
近年來,安康公交公司在新能源轉型方面持續發力,累計投入173臺新能源車輛。通過“政府補貼+企業自籌”的創新模式,逐步淘汰老舊燃氣車,這不僅有力地響應了國家“雙碳”戰略要求,更是顯著提升了乘客的乘車舒適度,讓每一次出行都變得更加愜意。
服務優化,精準補位結合智能調度。“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針對部分市民反饋的公交覆蓋不足問題,安康公交積極作為,通過動態靈活地調整線路、合理增設接駁車等方式,有效緩解市民出行難題。6路公交延伸至昌達駕校,成功覆蓋職業技術學院等重點區域,解決了在校學生出門無車可乘的尷尬狀況。
同時,借助先進的智能調度系統,安康公交對發車頻率進行了科學優化。在出行高峰時段,加密公交班次,確保市民能夠順利出行,而在平峰期,則采用“大站快車”模式,使得部分線路的運行效率大幅提升了40%。在場站綜合利用方面,江南公交總站與火車站首末站實現南北對開發車,這不僅消除了潛在的安全隱患,還進一步提高了車輛的周轉效率,讓公交運營更加順暢高效。
運營創新,多元經營攜手資源整合。面對財政資金緊張的現實壓力,安康公交大膽探索“主業+副業”的多元經營模式。一方面,立足優化公交線路,努力提高公交乘坐率,增加營運收入,同時秉持“過緊日子”的要求,巧妙安排所有純電動公交車輛選擇在電費價格相對較低的夜間谷段進行錯峰充電,這樣既緩解了用電高峰時段的電網壓力,又達到了節省成本的雙贏效果。另一方面,積極拓展定制公交服務,推出“校園專線”“景區直通車”等特色服務,滿足不同群體的個性化出行需求。2024年,安康公交通過與交投集團、城投公司深度合作,成功盤活場站資源,大力發展配套商業,實現了年增收200余萬元的亮眼成績。此外,線上服務同步升級,公交卡NFC充值功能覆蓋了90%的安卓用戶,大大減少了線下充值排隊的現象,為市民提供了更多便利。
破局挑戰,應對資金缺口與服務均衡難題。盡管安康公交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依然面臨著兩大棘手難題。其一,車輛更新方面存在高達4000萬元的資金缺口,這直接導致部分線路因車輛不足,發車間隔過長,給市民出行帶來了不便。其二,城鄉公交發展失衡較為嚴重,城市公交向周邊鄉鎮延伸的通村覆蓋率過低,影響了城鄉居民出行的均衡性。
對此,安康當地積極謀劃應對策略,正大力推動“公交+文旅”融合發展,計劃開通瀛湖景區、縣域景點、中心城區環江觀景線路,期望通過旅游收益來反哺公交運營。同時,積極爭取上級交通專項資金,努力探索“政府購買服務+企業市場化運作”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為公交長遠發展筑牢根基。
未來展望,構建多層次公交體系。借鑒西安“魚骨式”公交地鐵接駁經驗,安康已經著手規劃建設“主干線+支線+微循環”三級公交網絡。高鐵的開通無疑為公交發展帶來了廣闊的機遇與空間,安康公交充分利用這一難得契機,提前精心規劃好接駁線路,積極推廣“招手停”服務,重點解決“最后一公里”出行難題。
從長遠來看,安康將結合城市軌道規劃,提前預留公交與輕軌換乘接口,致力于構建“快軌+公交+慢行”的立體交通體系,全方位滿足市民多樣化的出行需求,讓城市交通更加便捷高效。
在公交行業這場寒冬中,安康公交憑借刀刃向內的改革勇氣,依靠技術創新、服務升級以及模式重構,一步步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差異化發展道路。其寶貴經驗充分表明,中小城市公交若想成功破局,必須立足地方實際情況,始終以民生需求為導向,精準地在公益性與市場化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點,唯有如此,方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城市的繁榮與市民的幸福出行保駕護航。
(作者系安康市公交公司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