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春
“翻過這座山,趟過這條河,千百年的窮根連著你和我。累了擦把汗,什么也不說,真心真情,苦幫苦干,踏上扶貧路,豪情壯山河。
“翻過這座山,趟過這條河,千百年的窮根痛著你和我。累了擦把汗,什么也不說,決戰決勝,精準脫貧,洗盡萬古愁,豪情壯山河。
“翻過這座山,趟過這條河,千百年的窮根,金秋碩果滿枝頭。三山五岳為你喝彩,長江黃河為你高歌,新時代新征程,扶貧豪情壯山河。”
——這是平利縣干部張銳鋒近期為家鄉創作的脫貧攻堅戰歌歌詞。經專業作曲家譜曲后,連日來,平利女媧廣場、大街小巷、社區庭院和中小學校,不時響徹百姓、學生鏗鏘有力的學練唱齊整歌聲,大家伙兒異口同聲地稱贊歌詞道出了脫貧攻堅的曲折艱辛和任重道遠,曲調剛勁有力氣勢強,給人信心,激勵奮進。在前不久縣上開展的全國第五個“扶貧日”活動中,這首歌一亮相,轟動全場。
說起這首歌詞的創作,老張侃侃而談:扶貧先扶志扶智,幫困先療心。文化既能振奮精神、凝聚力量,又是轉變思路的突破口,另謀發展的加油站。筑牢農村文化之基,補足信仰精神之鈣,引領脫貧發展之舵,這是脫貧攻堅系統工程中的文化脫貧責任與擔當。
老張說,年初縣委書記帶領全體參會干部,在全縣脫貧攻堅誓師大會上,向全縣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苦抓真抓,苦干真干;頑強拼搏,無私奉獻;貧困不除,不下火線;眾志成城,奮勇爭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個自己參與撰稿、語句言簡意賅、擲地有聲的誓詞,深深觸動了他創作的欲望。廣大黨員干部把貧困村當家鄉,把貧困戶當親人,把貧困群眾的事當家事,風里雨里晝夜奮戰在脫貧一線,表現出的領導苦抓真抓、干部苦幫真幫、群眾苦干真干的“三苦三真”精神,更是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一張張笑臉綻放在枝頭上,一滴滴雨露閃爍在草尖上,讓我走近你。
“脫貧攻堅的號角響徹大地,精準扶貧的措施化作春雨,讓我親親你。
“我們踏著春天的足跡,播下的是真情實意,收獲的是從未相識的你。
“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傳承的是民族大任,收獲的是祖國一片新天地。”
這是張銳鋒和縣文化館干部陳尚忠合作的另一首脫貧攻堅歌曲《精準扶貧大地春》,歌詞情深義重,曲調柔情似水。老張驕傲地告訴我們,這首歌百姓非常喜愛,不但被廣泛傳唱,還成為廣場舞曲。
隨著脫貧攻堅戰役的縱深推進,部分群眾“等靠要”消極思想滋生,“治窮先治愚治懶,扶貧需扶志扶智”,為激發貧困戶“我要脫貧”內生動力,老張和陳尚忠又創作了《脫貧路上山歌挑》:
“人勤春來早,山歌路上挑。雞仔不是石頭抱,脫貧不是等靠要。油透心的豬大腸,渾身顫抖撒冷尿。
“做人要實誠,做事要攢勁。蕎麥花開桿桿紅,芝麻開花節節高。知心話兒表一表,山也歡來水也笑。”
他們把扶貧故事、百姓感受用平利弦子腔獨特唱法、口語化歌詞表達出來,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歌詞簡短、朗朗上口,曲調剛柔相濟,達到振聾發聵效果。“油透心的豬大腸”是當地百姓的一種說法,意思指別人給再多幫助,自身不攢勁還是不行;“渾身顫抖撒冷尿”,借用《紅軍在安康抗日紅歌選編》中一首歌的原句,意思指人不能遇事就害怕。
多年來,平利縣脫貧攻堅屢獲殊榮:社區工廠扶貧經驗獲得首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活動“優秀項目獎”和“最具人氣獎” ,被全國推廣;產業扶貧、搬遷脫貧、健康扶貧“五重保障”得到各級肯定;配股分紅、農村電商、愛心超市、巾幗扶貧、新民風扶貧等多項工作走在省市前列;“紅黃綠”清單管理經驗被各地借鑒。在全省脫貧攻堅四次考核中,平利縣2017年連續三個季度和2018年上半年均名列全省第一,多次在省市會議上交流工作經驗。今年8月12日,中央電視臺《絕不掉隊》節目組走進平利,聚焦平利縣脫貧攻堅的“兩個內生動力”“十個全覆蓋”等扶貧做法和經驗。脫貧攻堅搞好了,老百姓嘗到了甜頭,幸福指數“噌噌”上升,從心底感恩黨的好政策、好干部,平利花鼓《老門兒的感謝共產黨》應運而生(老門的,方言,真心的之意):
“老門兒的感謝共產黨,
鄉親們吃飯把你想:
以往鼓勁兒洋芋煮糊湯,
如今遲早兒米飯臘肉香。
老門兒的感謝共產黨,
姑娘們穿衣把你想:
老早常年一身衣土不拉幾,
如今四季新時裝喜氣又洋洋。
老門兒的感謝共產黨,
大家伙兒住房把你想:
以前住的土坯房屋漏偏遇連陰雨,
如今花園新樓房屋里亮堂堂。
老門兒的感謝共產黨,
娃兒們上學把你想:
過去讀書愁學費,
如今免費把學上喜壞爹和娘。
老門兒的感謝共產黨,
老人家看病把你想:
往日大病難就醫,
如今醫保加救助健康保障。
老門兒的感謝共產黨,
大家致富把你想:
先前面朝黃土鋤溫飽,
如今百業興旺票子存銀行。
老門兒的感謝共產黨。
黨的恩情永不忘,
緊緊跟著共產黨,
脫貧致富奔小康。”
這首花鼓詞,是文藝工作者走村入戶中,百姓你一句我一句哼唱出來,經采風人員整理修改的。“老門兒的”是平利方言,用于加重語氣,意為“真的”“特別”。歌詞通過百姓簡潔質樸的語言,總結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取得的可喜成績和巨大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衣、食、住、行的點點滴滴上,體現在老百姓在黨的扶貧政策指引下,人民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體現在老百姓對共產黨的口碑上。歌詞生動詮釋了黨在新時期脫貧攻堅的“兩不愁、三保障”總目標,即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這首花鼓詞在前不久全省優秀童謠征集推廣活動中,還榮獲了一等獎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