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濤
離開軍分區大院轉眼15年過去了,但在軍分區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時時浮現在我眼前。首長的教誨、戰友的囑托、軍營的溫暖、奮斗的快樂常常縈繞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思之潸然。
1991年,我從祖國的西北邊陲空軍部隊調到軍分區工作,從一線航空兵作戰部隊調到地方部隊,軍種變了、軍裝變了、環境變了、任務變了,不變的是軍人的神圣使命。
到軍分區報到后,當我得知我們的司令員劉存田大校是國防部表彰的鋼鐵戰士時,我為自己能成為英雄麾下的一兵而感到無比自豪。到軍分區報到后我第一次下縣就是陪同劉司令員到嵐皋縣人武部和紫陽縣人武部考評1991年全年工作。一輛吉普車把我們送到了嵐皋縣人武部,按照規定程序考評完嵐皋縣人武部后,我們從大道河乘小機動船去紫陽縣人武部考評。
在紫陽縣人武部完成考評任務后,我陪劉司令從紫陽乘火車返回安康。一輛路過紫陽的列車,我們買的票沒有座位,劉司令帶著我們站在車箱的過道中,我幾次試圖找列車長看能否給劉司令想辦法弄個座位,都被司令叫住了。他說,這么多老百姓都沒有座位,有的可能已經站了很長時間了,我們站兩個來小時算什么,就是有座位也要留給長途的乘客。司令的言傳身教深深影響著我,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記住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不管職務多高都要永遠保持普通一兵的政治本色。
在軍分區我仍然從事機要工作,在張偉參謀的言傳身教下,我逐漸熟悉了軍分區工作。而更加幸運的是,我們軍分區司令部的直接領導是愛兵如子的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董海廷大校,他對部屬嚴管厚愛,每當遇到困難和問題,只要向他匯報都會迎刃而解。
一年多的機要參謀經歷對我來說十分寶貴。1992年,恰逢軍分區機要保密連續30年無事故受到總參謀部表彰。幾代機要戰線的前輩對黨、對人民軍隊無限的忠誠換來的榮譽,幸運地落在了我的頭上。記得當接到蘭州軍區通知我去全軍機要保密工作會議上介紹經驗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為了把幾代機要人積累的寶貴經驗總結好,軍分區政委郭邦貴大校親自撰寫經驗材料,當我拿到他熬夜寫好的材料時,逐句逐段看結構、看用詞、看總結提煉,我深深為郭政委高超深厚的文字功底所折服。而更讓我終身難忘的是郭政委親力親為的精神,當年已年過半百、正師職大校軍銜的政委,還在親自撰寫經驗材料。首長率先垂范,親力親為,勤勉務實的作風,時刻激勵和鞭策著我。
1992年底,當我在北京全軍會議上介紹安康軍分區機要保密工作30年無事故經驗,并從總參常務副總長徐惠滋上將手中接過榮譽證書時,我真切地感受到繼續保持安全無事故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的手里,責任和壓力也從將軍的手中傳遞給了我。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把一腔熱血化作對黨、對人民軍隊、對機要事業的絕對忠誠,埋頭苦干,無私奉獻,唯有這樣,才對得起幾代安康軍分區機要干部,才對得起熬夜撰寫經驗材料的郭政委。
奮斗者的人生是快樂的。無論在什么崗位上,只要努力奮斗,勤奮鉆研,就一定會有收獲。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我也不斷總結提煉工作,每次寫完稿子我都要先找我的戰友——軍分區政治部的“筆桿子”張思成認真修改,每當經他斧正后的稿子獲得首長贊揚之時,那種喜悅之情,無異于農民經歷春夏的辛勤耕作,秋季顆粒歸倉的喜悅和滿足,這也更加堅定了我“爬格子”的信心。
1993年底,我被任命為司令部動員參謀,離開了從事了十年的機要工作。動員參謀在軍分區系統主要負責國防動員、民兵組織建設和征兵工作,工作面廣,任務重。這期間我又遇到了一位好領導黃東文參謀長。他曾經在1979年、1985年兩次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是一名有血性的職業軍人。我在他麾下擔任五年動員參謀一年軍務參謀,從他身上我學到了軍人的果敢、頑強、堅忍、血性!
記得1994年陪他一起去嵐皋縣人武部檢查民兵整組和以勞養武工作,黃東文聽說鄰近的重慶城口縣人武部工作不錯,他立即決定帶嵐皋縣人武部領導一起去城口縣人武部考察學習。當年去城口的路何其艱難,經常是走一段要下車搬一會石頭,來回兩天時間的考察學習,我記得他只睡了三個小時。1995年冬季征兵,由于有西藏和新疆的兵要提前起運,為了保障越冬的服裝起運前發到新兵手中,并保證新兵體檢、政審等環節不出問題,確保新兵質量,他連續工作27個小時,沒眨一眼,沒吃一口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在他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軍分區的工作看似平淡無奇,也沒有什么驚濤駭浪,但每天的軍號聲時刻提醒著我們隨時保持戰斗的狀態。雖然和平環境下體現不出軍人的價值,但正是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個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忠實守衛者,才構成了強大的國防動員力量。平時,我們聽從祖國的召喚去完成急難險重任務,戰時,我們動員國防后備力量御敵于國門之外,殲敵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時刻準備著,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在軍分區機關從事文字工作,看似已經得心應手了,但首長的要求卻越來越高了。還記得王永貴司令員教導我寫材料,一定要先吃透上級的精神,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能夠提出嶄新的思路,才算是好文章。因此他每次在上級文件和材料上看到有精彩的文字和最新的提法時,都要把我叫到他辦公室,當面交代我認真記下來,以備起草文件材料時運用。正是有首長的耳提面命,才使得我的文字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
1996年當高鐵保履新軍區政委后,他要求軍分區司政后機關干部對加強軍分區建設寫一篇意見或建議直接交給他,以此來了解軍分區亟待解決的問題,并考察機關干部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文字水平。材料全部交給他以后,在一次軍分區全體干部大會上,高政委挑選了三份材料——政治部王永祥、后勤部張小松、司令部我的材料在大會上進行宣讀,這給了我極大的鞭策和鼓舞,也使我更加明白機會永遠只屬于有準備的人的深刻道理。用綠色的軍裝點亮青春,用頑強的斗志鼓舞人生,用無悔的忠誠報效祖國詮釋了我從軍報國的初心。
從軍分區辦公樓經過長長的葡萄架走廊到家屬院,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復著同樣的工作,看似平淡,但我們卻在用青春和熱血鑄就對黨、對祖國、對人民軍隊的忠誠,用擔當和責任推動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發展壯大。長長的葡萄架走廊記錄著我們奮斗的足跡,軍分區大院銘刻著我們為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傾注的心血。常言道“流血不比流汗”,軍人的使命就是隨時準備為祖國、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
1998年底,我被派往軍分區招待所擔任所長,面對100多名職工、破舊的賓館設施和每年要上繳100多萬的任務,我發揚軍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提出了“最大限度滿足賓客需求”這一服務宗旨,按照“安全、可靠、守信”的對外形象打造,塑造了“主動熱情、細致周到、優質高效、勤奮奉獻”的軍招精神,年年超額完成上繳任務,是安康第一批獲得星級認定的賓館之一,并被市消費者協會評為“消費者信得過賓館”。
從“爬格子”的機關干部,到賓館擔任老總,職業的跨度的確很大,但革命軍人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信念已經深深扎根于我的靈魂深處,融入了我的血脈之中。
軍分區招待所除了要完成軍分區下達的生產經營任務,還要保障好軍分區的接待任務。在那個接待出經濟效益、出戰斗力的年代,每次接受大的接待任務,我們都精益求精,力求每一個細節都做到完美無缺。好在我們有從蘭州軍區到軍分區任職的司令員姚憲民大校的支持和教導,才使得每項工作都進行得十分順利。每當經營活動遇到困難之時,請示姚司令后,一切都會得到妥善解決。設施老舊,需要改造,他拍板改造,沒有車輛,他指示配一臺車輛,就連車輛加油也是他親自批準每年給2000升汽油。為了報答首長的信任和支持,招待所的全體員工,寧肯自己工資低一些,待遇差一些,也要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先完成分區下達的任務。
無論從事什么工作,軍人的本色我從未改變。軍分區招待所姓軍,我們的服務員按部隊的班編制,淡季我們都要對全體員工進行隊列訓練,用部隊的管理方式管理賓館。2002年夏天,打撈漢江漂浮物的戰斗在瀛湖到流水的江面上展開,21軍舟橋部隊,濟南軍區舟橋部隊300多人入住軍分區招待所。為了讓參加打撈任務的官兵吃好住好,我們全員動員,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做飯,確保執行打撈任務的官兵早上六點準時吃上早餐,趁著三伏天早晨難得的一點清涼多打撈一些漂浮物,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的關鍵時刻,我們充當了后勤保障部隊的角色,圓滿完成了保障任務,受到官兵們的一致贊揚。
回顧軍分區大院13年的工作經歷,總感到我是十分幸運的,29歲晉升為少校軍銜,33歲晉升為中校軍銜,組織給予的多,自己貢獻的少,每每想想這些,我都會感到惶恐不安。回首往昔,一輩子的眷戀是軍分區大院,一輩子的喜愛是那身綠色軍裝,一輩子的兄弟是軍分區的戰友,一輩子的品質是對祖國的忠誠,一輩子的追求是為強大的國防獻身,一輩子的初心是做人民的子弟兵,一輩子的信念是不忘初心。我們從沒有忘記奉獻是軍人的情懷,豪邁是軍人的性格,忠誠是軍人的靈魂,和平是軍人的榮譽,勝利是軍人的使命。
離開軍分區大院的15年,也是我到地方工作的15年,大院給予我堅韌不拔的品格、團結協作的精神、攻堅克難的勇氣和軍人特有的血性,激勵我永遠保持軍人本色,不忘初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和“追趕超越、綠色崛起”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