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謝軍
農安,古稱龍安。位于紫陽縣漢王鎮漢水南岸,三面環水,宛如一條巨龍從萬山奔騰中伸入漢江,形成一個美麗的半島,鑲嵌在秦嶺余脈米倉山中。
農安村不大,傳說卻多。楚漢之爭時,漢王劉邦過江到此品嘗過紫陽蒸盆子;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三十三軍在此建立過農民政權。半島東邊江心處有一小島,名曰中壩島,島上有一座龍王廟,每年農歷二月初二,周邊群眾和沿江船夫都要到此焚香禱告,祈求平安,龍安村由此得名。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當家作主,龍安遂更名農安。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劉邦品嘗過的蒸盆子已經成為當地春節必備的一道大菜,中壩島上的龍王廟也不見了蹤跡,唯有當年紅三十三軍抵御白匪所挖掘的戰壕遺跡還殘存于枯枝敗草中。如今,紫陽縣檔案史志部門組織專人,經過走訪群眾和查閱資料,抽絲剝繭,拂去歲月的塵埃,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1933年,紅三十三軍追剿土匪王三春路過農安村,發動群眾鬧革命,在此建立了土地革命時期安康境內第一個農民政權——五馬鄉農民協會,使該地成為川陜革命根據地紫陽蘇區的核心地帶。為了傳承紅色文化,弘揚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紅軍精神,縣上整合資金,在此建立了五馬鄉農會展覽館、農安村村史館和紅軍戰壕CS野戰拓展訓練營,使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今年以來,各級單位和學校紛紛組織干部、學生到此參觀學習,追憶一段歷史,緬懷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激發奮進新時代的昂揚斗志,抒寫繼往開來的新篇章。
農安村依山傍水,景色秀麗,物產豐富。金錢橘、皺皮柑、大白菜和蓮藕都是享譽縣內外的特色產品。近年來,駐村單位縣人大辦因勢利導,依托該村的優勢資源,在綠色產品上做文章,充分發揮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帶動作用,先后成立了紫陽縣興意(柑橘)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富硒土雞、茶葉、蔬菜種植等7家合作社,帶動農戶發展特色種植和茶葉、養殖等產業。發展“富硒漢王柑”150畝,金錢桔230畝,鋪設田間噴灌設施3000米,規范管理老柑橘園550畝,全村標準化柑橘園達到700畝;新建茶園150畝、茶葉加工廠1個;培育標準化蔬菜示范園30畝,新建百年老藕種植30畝;建設完成650平方米養雞場和450平方米標準化變蛋加工廠各一個。同時,開心農場、吾山居、荷塘月色等產旅融合的民宿、旅游項目建設完成,帶動一批勞動實踐基地、研學基地和康養親子體驗項目在農安落戶,拓寬了農安村的增收渠道,為農安村的鄉村振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文化鑄魂,產業振興。紅色文化引領農安村賡續革命傳統,綠色產業繪就農安村壯麗的發展藍圖。紅魂綠韻耀農安,農安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