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佑學
吳天武先生是一位值得欽佩的人。多年來,他在金融部門從事著行政管理工作,不因政務繁忙而耽誤寫作,也沒有因為玩文弄墨而影響到履職盡責,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情。他從政為人為文頗令人尊敬,著文怡情相得益彰。
天武先生以雜文寫作見長,散文隨筆也是意蘊悠長,精彩紛呈。讀過他的雜文的人都知道,其言辭犀利,直刺人心,冷譏熱諷,入木三分。他的雜文隨筆集《界外散筆》公開發行,當然也是繼承和弘揚了雜文的戰斗性和針砭時弊的特性。但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他文風與時俱進的先進性,文體灑脫自如的隨適性以及飽蘸筆墨的溫情性。
溫情寫雜文可以嗎?吳天武用自己的創作實踐告訴我們:完全可行,而且戰斗力、影響力、可讀性也毫不遜色。這如同“攥緊拳頭”打人和運用“太極懷柔”擊敵一樣,一個是齜牙咧嘴式“武斗”,一個是循循善誘的“文斗”。雜文的力量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能夠做到“要文斗不要武斗”豈不是也挺好!
雜文是具有大境界的集中體現。他的雜文做到了針砭時弊可以“和風細雨”,對所有“看不慣”的事物可以“善意勸誡”,與人為善的雜文何嘗不是真正的有力量。
閱讀他的《張悟本為啥能創造神話?》《“莫言熱”能否轉化為“文學熱”?》《也說“幸福指數”》《“面子文化”與“舌尖上的浪費”》等文章,有批評、有分析、有觀點,也有舉一反三后的改進措施和工作建議。
換個口氣講話,把批判性文章轉換成“溫柔的勸導”,它們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還引導了生活,這樣的雜文讓人喜聞樂見,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抨擊丑惡現象,弘揚新風正氣,凈化社會風氣的文學擔當和創作情懷。
溫情的雜文寫作是作家胸懷寬厚,視野遠大,行文從容的表現。以文化人,以文言論,以文監督,達成與社會和解,既舒暢了心情,又盡到了責任,這樣有滋有味的創作生活帶給作者自洽自娛,帶給讀者興奮快慰。
《界外散筆》中的《閑云思語》《淺悟輕吟》《讀山閱水》《漢江短笛》幾個篇章都是作者近年來的隨筆和散文創作,其間也在相關報刊和領導的微信中讀到過一些,但集冊成書,一下子讀到這么多的精美文章,還是強烈地震撼到我了。
作家的散文隨筆創作融入濃郁的家國情人間愛,體現出一種人文的大情懷。人間溫暖,煙火可親。《聰明與智慧》《放下》《成功》《旅行》等文章道出了人人皆渴望,人人都在追求的風景,因為每個人三觀不同,認知不一,導致人生結局的大相徑庭,既有哲思真理,又有辯證法則,啟人心智,引人向上向善,導人向陽而生。《超市、紫陽腰及阿海先生》《“安康精神”隨想》《第六屆漢陰油菜花寫意》《反季節走進哈爾濱》《走馬觀花張家界》《九曲溪漂流》等文章寫出了祖國各地風格迥異的地方特色,寫出了華夏神州豐富多彩的人文底蘊,字里行間滿滿的正能量,充溢著作家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濃烈情懷。
文章是思想的產物,有高度、有溫度、有情愫才是佳釀。《漢江短笛》里面眾多文章,百十字、千把字的短文,短小精悍,言之有物,感受獨特,撞擊靈魂。大多是我們常常看見,卻沒有“看見”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經作家一拿捏,運筆提氣長精神,不僅引起共鳴共情,還能感受到作家觀察細致入微,思考深刻獨到,創作激情滿懷。
懷念著名作家楊絳先生的短文隨想也是“文短情長”。不妨實錄如下:“昨天,楊絳先生105歲走了。盡管上帝對她已是格外的眷顧,盡管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但生命的規律逾越不了。……所以,紀念先生最好的方式,一是祝福《我們仨》的團聚,二是認真品味她的文字,三是學著像她一樣為人為文,最好也讓自己像她一樣,盡可能活得明白一些。是紀念、是自省、也是昭示。
由此看來,好的文章不在大小,不計長短,關鍵是閃爍出思想的火花,結出智慧的果實,言簡意賅,好看耐讀,富有啟迪,就是美美與共。收錄在《界外散筆》里面的各類文章融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于一體,文風簡潔干凈,外延寬廣內涵豐富,語言風趣幽默,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有高度、有溫度、有情懷是我們閱讀這本書的金標準,這也是它能夠榮獲安康好書上榜書目的理由所在。
讀一部有價值、有品位、有意思的書,好文慢品,時光相隨,歲月溫潤。煮一杯茶吧,慢慢讀一本好書,讓書香滋養心靈,愜意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