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壬午
一剪刀,一噴壺,大寒料峭時,給我養的金彈子盆景修剪枯枝敗葉。水霧噴出的一瞬間,消散了枝葉上的塵垢,亦滌蕩了我內心的“塵埃”。
人都愛親近自然,這在科學中也有解釋,當我們身處大自然的幽靜環境時血液中會釋放內啡肽,這種神經遞質可以減少疼痛,并帶來輕微的愉悅。而今人們在車水馬龍的街市、商品化的樓宇,逐漸遠離了大自然,煩瑣的生活耗費了人的能量。人們于是種養各種花卉盆景,模擬自然狀態,裝飾家園制作山水盆景、樹樁盆景等,以此滿足人們內心的那份需要。
山水盆景通常以各種山石為主要材料,經精細選擇和加工造型,模仿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色,讓你于咫尺之間,感受到懸崖絕壁、幽巖邃谷等山水風光,觀之猶如立體的山水畫。置身于這種濃郁的自然山水盆景氛圍中,可得悠然自適、淡泊寧靜的境界。然而,此類盆景養護起來十分不便,所以接受的人群很有限。
相對而言,樹樁盆景養護起來比較容易,其常以木本植物為制作材料,山石、人物、鳥獸等作陪襯,通過蟠扎造型、修剪、養年功等方法進行長期的藝術加工和園藝栽培,在盆缽中表現巨木蔥茂的景象。山采的樹樁由于截去了部分根和全部的枝葉需要重新栽培,當樁體長出枝條在適當的時候需要對樁枝進行蟠扎、修剪,初見樁枝滿是鋁線纏繞,看似鋁線規規矩矩的束縛了其自然生長,實則是為了塑造其型,使其成為可賞之景。
縱觀人的一生也是在接受規矩的束縛,尋常百姓之家,坐、立、站皆有規矩,帝王貴胄頭戴冕旒,一方面是彰顯其威嚴,另一方面是對言行舉止有警醒規范作用。因為,冕旒前后的玉珠很容易晃動并發出聲響,無論說話時的動作還是走路甚至坐姿都要端莊穩重,若動作幅度太大走路太急,就會被打臉;如坐姿不正,頭歪身斜則冕旒滑落。如此,佩戴者就會逐漸養成抬頭挺胸大氣威嚴的氣派。《韓非子·解老》有云:“萬物莫不有規矩。”大方之家,長幼有序,為人禮數,把握規矩;大國工匠卯榫技術嚴絲合縫,皆有尺度。懂得用規矩自我束縛,守住規矩,和守規矩的人在一起,才能守住人生。
如果說修剪、鋁線纏繞束縛了樁體自然成長,那么放養過渡就是給樹樁盆景充分生長的機會。方寸大小的樹樁盆景,枝干由粗到細的過程需要有接近自然的過渡。盆景的一級過渡、二級過渡,對盆景來說十分重要,亦如蓋房之基礎,養好過渡既可彌補樁體本身的不足,也可使樁體看上去協調,起到瑕不掩瑜的效果,形成自然美感。
歲序更替,不可驟得,養景養根,亦養人心,人如盆景,方寸之間,唯有沐雨經霜,才可有翩若驚鴻之姿抑或是虬枝龍爪之態。過程雖苦,終有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