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煥龍
我要去壩河,這是二十多年的夢想。
從安康城到壩河鎮,公路里程不足50公里。以今人的理解,那是水泥路在山林間的穿行,是青山綠水中的愜意之行,說去就去的旅途!然而,對我來說,著實不易。因為,二十多年的兩次遭遇,讓人心有余悸。
1996年冬季,陜西在縣以下實行撤區并鄉建鎮改革,縣級安康市的張灘區南部一片,由4個小鄉合并成關家、壩河兩鄉。聽說兩鄉冬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搞得好,我就帶著記者趕去采訪。誰知,從張灘集鎮上了通往壩河的“張壩公路”,汽車還沒爬上頭道山梁就側翻了,我們只好步行上了關家的農田建設現場,而沒去成壩河。當天中午,“電視臺車翻”的消息已傳進安康城。妻子聞訊后,不停地打了我的傳呼。等我找個電話回音后,妻子哭成了淚人,說她正準備乘單位派的車來尋找呢。回來后告訴她:上山的陰坡路,一化雪就是一攤爛泥,前邊拉水泥的大車一碾,就是尺把深的坑道。北京吉普沒有沖過去,就側翻在爛泥中,人車無恙。
自此,我一提去壩河,去“張壩公路”,她就擔驚受怕。
第三年開春,市委主要領導要去壩河調研。我去采訪,對妻謊稱是去張灘,中午,她又得知消息:我們的車子剛進壩河地界,就打滑了,多虧司機反應靈敏,一頭撲進道路里側的邊溝里……這次,又沒去成壩河。晚上回家時,對妻子說:下山的路面是油餅石,下雨打滑,車剎不住!我沒什么,只是額頭碰了個包,手肘擦破了一點皮……妻子沉默半晌,甩來一句:你以后嫑再去壩河了,提都嫑提!
此次我又要去壩河。雖聽說道路整修了好幾次,路況好多了。思來想去,還是先瞞著妻子為好。
2021年夏季,為了采訪“老省長”徐山林當年擔任安康地委副書記、安康縣委書記時組織“公路大會戰”的事跡。當年的副縣長張子美介紹:1976年元月,時任省農辦副主任,年僅41歲的全省最年輕的廳級干部徐山林,被派回安康抓農田基本建設。他一連三年,在不同區域,分別發起百庫千塘、山區公路、林特建園三個大會戰。張灘區由于要修建許家河水庫、大帽山林場等重大工程,把公路建設的速度放緩了,以致“張壩公路”成了“胡子工程”,壩河成了全縣最后幾個不通公路的公社。1978年初夏,徐山林下了死命令:七八九三個月的大會戰,必須保證全線暢通!干群齊動員,迅速修完了“張壩公路”,順帶打通了張青、縣財公路,全區新修121公里通社、通隊公路,一舉走在全縣前列。
年逾七旬的原市工商局局長趙安祥講了一個精彩故事:為了督促公路大會戰進度,解決一線存在的實際問題,徐山林每隔兩天去一次工地。這天,雨過初晴,道路泥濘,他要去檢查已修成的新路段水毀情況。吉普車越過李家梁的一個山包,剛瞧見奔流的壩河水,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前邊的道路瞬間落滿土石,汽車的帆布篷也被打得叮咚亂響。司機一個急剎車,所有人連撞帶嚇得心驚肉跳,一時間不知置身何處了。車外的響聲一停,徐山林一把推開車門,就跳到了塵土飛揚的路面上,他活動了一下四肢,就猛拍車身,叫大家下車活動筋骨,檢查有無傷情。萬幸,人都無恙,只是車頭的鐵皮蓋子被一塊硬石頭給砸扁了。這時,在路里邊開山取石的民工和公社、大隊干部發現了險情,從隱蔽處奔過來,七嘴八舌地解釋著、詢問著。徐山林拂去頭發間的塵土,問他們放石炮咋不安排警戒員?對方說有,但不知跑到哪兒去了。這時有人在山頭上喊叫,說是路滑,警戒員摔傷昏迷了。徐山林立即向山頭奔去,邊跑邊喊:快叫衛生員!書記帶著衛生員向前奔跑,大隊支書組織民工繼續作業,趙安祥及同車的干部、司機就地參加勞動,工地上一瞬間秩序井然。
全長38公里的“張壩公路”修通后,為農用物資交易、農副產品出山和山民出行帶來了諸多便利。通車那天,沿線鞭炮陣陣、鑼鼓聲聲。然而,由于缺乏資金,開山難、架橋難,修路標準很低,既沒打混凝土,又沒修邊溝,路里邊也沒做護坡,一遇下雨就是垮塌、泥石流,天晴又是滿路灰塵,通行條件極差,公共汽車站的班車公示牌上都明確寫著“晴通雨阻”。從壩河走出來的作家柯賢會說:我到張灘去上高中的頭天,就遇上了麻麻兒細雨,一路稀泥爛漿的,走下去穿爛了兩雙草鞋,害得我打了一周的赤腳……
今年初夏,妻子走了一次“張壩公路”,是去采摘桑椹的。去時只知是到張灘,去后方知是在壩河,她回來就夸:壩河風光很好,處處有景點!接著點贊:“張壩公路”很美,像一條彩帶!
這條路,是怎樣的一條彩帶呢?今天,我終于見識了!
“張壩公路”改造工程,歷時兩年修筑,2022年2月竣工通車,目前的全線景況是:路基拓寬了,由單車道改為雙車道;路面標準化,由土石路變為混凝土路;而且,外有護欄,里有邊溝、護坡,兩邊均有綠化。為了裁彎取直,還架設了三座大橋,沿途小橋、涵洞比比皆是。這樣的道路,行車自是安全、舒適。以往,爬坡上關家山頂,盤來繞去、這兒停那兒堵,隨便都是一小時,今天只用十幾分鐘就到了關家鎮與壩河鎮的交界處,看到了彩色的界牌,彩色的交通標識,彩色的候車點,彩色的路邊植物和多彩的護坡壁畫。
你看這候車點,有避雨遮陽的亭子,有歇腳緩氣的條椅,還有分布于側的垃圾筒,既方便乘客上下車和路人休息,也便利環衛工人收集垃圾。壩河鎮黨委書記魯波說:更有利于我們創建文明路段、建設文明壩河!
你看這綠植,真有點講究:路外邊是正在盛開的格桑花,路里邊是蓬勃向上的爬墻虎。魯波介紹:綠化加美化,外加滿山綠林,使這段公路成了漢濱區內“最漂亮的生態路”!鎮長代記鑫補充道:這也彰顯了我們打造舒適人居環境,營造優美旅游環境,創造和諧投資環境的為民服務理念!
你看這壁畫,一段一段,一幅一幅,寫實寫意,生動有趣。代記鑫介紹道:這幅《田園牧歌》,是宣傳咱的農旅融合;這幅《碩果迎賓》,是推介咱的林特產品;這一組,是咱的五大產業園;這一組,是咱的山珍美食……
邊看邊說之間,我們已經開到了李家梁的山頭上。主人示意停車,一行人被領到觀景臺。登上二層閣樓,便見一方勝景:綠油油的壩河水從平利縣穿林而來,給巴山腹地甩出一條綠綢般的水袖,在圓乎乎胖乎乎的魚頭狀老營盤山頭拐了一個大大的漫灣,灣出一座綠水環繞、青山環抱的壩河集鎮,然后緩緩東流,去旬陽市而入漢江。
哦,到壩河了!
哦,這就到了我曾因心驚膽戰而牽腸掛肚、神往已久的壩河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