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味道·老兵》是一檔家庭紀實故事片。在由淺入深的鏡頭下,它始終站在冷靜的角度,用一個個飽含正能量的老兵故事,在潛移默化中將紅色精神、革命家風發揚光大。昨晚播出的第九期節目中,李永慶老兵感人至深的戰友情誼和堅定執著的“蘆葦蕩精神”,感動了無數觀眾。
烈火硝煙中性命相托,革命事業代代相傳
1943年,日寇突如其來的21天大掃蕩,讓包括李老在內的23名老弱殘兵,在消耗完僅存4天的糧食后幾乎彈盡糧絕。其中革命先烈蘇大姐為了掩護被包圍的其他戰友,不惜拉響手榴彈與日軍同歸于盡,犧牲前向不到15歲的李永慶托孤,李老以性命相護,最終卻要面對生離死別。這場發生在75年前黃河入海口,那片蘆葦蕩里的故事,在李老的生命里留下了無法磨滅的深刻印記,那里不僅僅是饑寒交迫、艱苦卓絕,還留下了永生難忘的戰友情誼、永不屈服的決心、永遠堅定的信念!在他心里最深處,如今最思念的就是那些消失在烈火硝煙中、彼此性命相托的戰友們。
李老家中四世同堂,共有19口人,而他卻給子孫后輩立下嚴格的規矩: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負責,不能給國家添麻煩。子孫們也身體力行地踐行著他的家訓,女兒李麗1969年到徐辛莊寨里公社插隊時任勞任怨;兒子李歌聽從父親教誨,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不給國家添麻煩。
“身教重于言教”,李老要求自己的孩子們,甚至是重孫子們,絕不能忘本,從小就要養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并一定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此外,李老認為,革命事業需要代代相傳,而對孩子們的教育,不僅僅是對自己的孩子,特別是那些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需要更多的人,奉獻出更多的關心和愛心。
忠于革命忠于黨,不忘初心實現偉大中國夢
李老入黨前對共產黨有著無比崇敬的情懷,參加革命時,他不止一次看到共產黨員身先士卒,走在危難的最前端。在糧食緊缺時,把好的留給士兵們,黨員干部吃的卻是干糧沫沫。在他們心中,共產黨員是救勞苦大眾的,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所以應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李老離休后繼續發揚著余熱,去社區、居委會、機關、團體、學校等地講演抗戰故事,李老的兒子李軍受父親啟發,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寫下了一首《不忘初心》。他將共產黨員的“兩學一做逐夢行”貫穿到整個歌詞中,其中“蕭蕭兩鬢生華發,美麗夕陽映升華”,就代表了那些學習黨章,做合格黨員的老黨員們,因為他希望他們能發揚余熱,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在戰爭年代成千上萬的英烈流盡了最后一滴血,換來了新中國。如今國家這么富強,生活這么美好,激勵著我們更應該把共產黨員的優秀品德傳下去,為了實現偉大中國夢,不忘初心、永遠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