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各種各樣的演出你方唱罷我登場,整個城市仿佛成了一座沒有圍墻的劇院。參加近日舉辦的上海國際藝術節公共文化論壇的專家學者們認為,上海國際藝術節既是中外藝術匯聚交流的盛會,也是人民大眾的文化節日,為上海帶來了更多的文化色彩,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質。
內蒙古奈熱樂隊、芭蕾舞劇《哈姆雷特》、中以合作的現代舞《并存》、音樂大師譚盾新作《合唱協奏曲·九歌》、舞蹈藝術家楊麗萍攜孔雀歌舞團挑戰編舞經典《春之祭》……中外40多臺劇目為廣大藝術愛好者奉上了視聽盛宴。
“我很慶幸自己身在這樣一座超級大城市中,擁有開放、包容的文化胸襟,能接受各種新鮮的文化形式和創意。”年輕的藝術愛好者陳家悅說,“一年一度的國際藝術節已經成為上海許多年輕人期待的節日。”
出席上海國際藝術節公共文化論壇的專家學者們認為,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內容,藝術普及不僅有利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滋養文化藝術市場,也有利于優化城市公共空間,提升城市文化品質。而上海國際藝術節,正是擔當這一使命的重要載體。
“在建設卓越城市背景下探討公共文化的構建,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法國馬賽市政府文化事務主任柯立業說,“想要推廣公共文化,支持文化的多元性應是重中之重。而且,文化本身并不僅僅是一個部門的事情,文化是面向整個城市的,因此對公共文化的推廣和規劃也必須面向整個城市,讓社會的各個階層,特別是讓孩子們參與進來。”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演出展覽部主任阮杰介紹說,2017年上海國際藝術節共安排了46臺、94場公益演出,“以‘中外藝術的盛會,人民大眾的節日’為宗旨,我們也在不斷嘗試和探索,以不同的活動策劃來吸引、滿足不同觀眾的藝術文化需求,將國內外的一流文藝節目帶到廣大市民身邊,向整個城市輸送藝術節的魅力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