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陸乙爾
由徐克監制、編劇,袁和平執導的奇幻武俠電影《奇門遁甲》將于本周五在內地上映。這部由大鵬、倪妮、李治廷、周冬雨、伍佰等主演的賀歲片,是兩位“武俠大佬”發揮極致想象的作品,融合了外星來客、動作、喜劇等多種元素。在接受晨報記者專訪時,徐克、袁和平表示,新片里有東方的“超級英雄”,“我們尊重所謂上古文明留下來的遺產,正好也很有興趣去幻想一下,把屬于中國的科幻元素放到上古世界里去。”
靈感來源
“有些事用科學無法解釋”
《奇門遁甲》講述了在天妖橫行、亂象頻生的時代,江湖上的神秘組織“霧隱門”挺身而出,諸葛青云(大鵬飾)、鐵蜻蜓(倪妮飾)等身懷絕技的成員與捕快刀宜長(李治廷飾)、身世不明的少女小圓(周冬雨飾)一起,開始了拯救世界的冒險旅程。
過去如《蜀山傳》《狄仁杰之通天帝國》《龍門飛甲》等徐克執導的仙俠、武俠電影都有非常廣闊的世界觀設定,而這一次的新片以中國古代術數著作《奇門遁甲》為名,還引入了“天外來客”的設定,讓人不禁好奇故事的靈感來源。對此,徐克解釋道,他一直對中國古文明很好奇,也覺得《黃帝內經》《易經》《奇門遁甲》中有些事用再先進的科學也無法解釋,“我愿意相信地球上不只有目前發現的東西,還有很多沒被開發的,跟大自然、宇宙、人類、生物有著豐富關系,這是我很想在電影里表現的。所以《奇門遁甲》會幻想很多可能性,展現的是上古文明留下來的遺產。”
因此,《奇門遁甲》中不僅有擁有“超能力”的主角,還有堅持東方審美特色的“天外來客”。為此徐克參考了很多上古傳說中的形象,包括《山海經》插畫、文物上的圖案以及甲骨文,最后通過特效技術呈現出來的外星生物形象近似鳳凰等古傳說中的動物。“我一直很想把科幻元素放到上古世界里面去,上古傳說常常把我們祖先和神秘力量聯系在一起,比如龍、鳳凰、麒麟這些傳說中的高智慧生物,我們以前對天空、對它們的想象就是神仙或者超自然力量,那如果沒有神仙,它們可能就是天外來客帶來的外星文化。”
類型融合
“奇幻、武俠還是科幻”
《奇門遁甲》 的導演袁和平曾為《臥虎藏龍》《黑客帝國》《一代宗師》等多部經典影片擔任動作設計指導,此次和徐克聯手,為影片設計了與以往奇幻武俠片不同的動作風格。
“我們以前的中國奇幻里,人可以飛來飛去,或者變成怪物或是一支箭飛出去。但《奇門遁甲》應該是有科學根據的,有點像魔術,它可以結合幻覺或是某種心理狀態來施展。”徐克舉例,比如“霧隱門”成員要練習戰略,技術和布陣都是人類能力所能做到的; 而外星生物可以突然間從一個形體變成另一個形體,這是因為細胞結構與人類不一樣,這是獨屬于外星人的“超能力”。
在古代世界發生俠客大戰外星生物的打斗戲碼讓觀眾覺得十分新奇,實際上,袁和平還有些擔心,“我一開始覺得觀眾可能會有懷疑,后來我想通了,主要就是看怎么把它拍得既合理又有娛樂性,觀眾覺得好看、人物有內涵能立起來就行了。”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武俠動作片,也不單單是奇幻片,對于這次類型融合的創新,徐克廣發英雄帖,“我其實不知道這個類型到底應該叫什么,奇幻、武俠還是科幻?命名的任務就交給網友了。”
除了動作元素,徐克一直想做一部“好玩的喜劇古裝動作片”。相比重復惡搞或者調侃的老套路,他與袁和平努力的方向是“自然不刻意”,“戲中人自己不笑,但要讓觀眾笑。”在喜劇的同時,徐克盡力保留感情的位置,“在很好笑的時候還要拿捏好感情的分寸,這需要很好的故事結構才能實現,好電影就是讓觀眾兩邊得到滿足。”
演員選擇
“現代面孔既矛盾又和諧”
除了題材新穎之外,故事中大鵬、倪妮、周冬雨、李治廷、伍佰等幾位主演也可以稱得上有些“另類”,幾張面孔給人十足的“現代感”。對于這些“古裝新面孔”,徐克表示這是“故意為之”,“我第一次見這幾個人的時候也覺得他們不是古代人,但放到《奇門遁甲》里反而會讓觀眾覺得那時候發生的事件是跟我們現在有聯系的,有種又矛盾又和諧的感覺。”
在徐克以往的大多數電影中,人物造型設計大多偏向色彩濃重、華麗繁復的風格,這一次卻做了減法,幾位主人公整體相對樸素,這與故事里“霧隱門”人物設定息息相關。“我覺得真正有本事的人,生活方式是很簡單的,他不會用表面東西吸引你,來說服你認同他很厲害。像大鵬的諸葛青云,是個平時裝瞎子的書生,背個書包拿著棍子,別人看不出來他有武功,可實際上他才是真正的高手。”
最終合力拯救世界的俠客,不禁讓人聯想到西方的超級英雄,不過相比之下,東方的超級英雄無論是穿著還是行事都低調許多。“西方的要穿超人的衣服、蝙蝠俠的戰衣,我覺得挺累的。我們不需要用肌肉和身材曲線來表現英雄,我們的英雄就是普通人,照樣有能力做一些別人做不了的事情。這是東方的色彩跟東方的做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