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先在國內取得成功,然后被國外球隊挖走的“留洋”方式不同,年輕球員是中國“留洋”的主要群體。有數據顯示,在過去幾年中,西班牙、葡萄牙的低級別聯賽,成為中國小將的主戰場,2016年底,在海外俱樂部注冊的中國球員達100多人,其中有數十人已經回到國內,比如陳哲超、劉軍帥、李源一、徐新、張修維、晏紫豪、劉奕鳴、楊立瑜等。在國內俱樂部高薪誘惑加上足協U23新政保駕護航之下,留洋小將回國的浪潮已經越來越兇猛。
目前留守歐洲的球員中,也只有張玉寧、林良銘等少數球員能在頂級聯賽留有一席之地,卻都無法保證主力位置,其他一些留洋小將是由于無法立足回到了國內,而另一些小將則有“出口轉內銷”的嫌疑。隨著下賽季U23政策的加碼,U23球員的身價再度迎來飛漲,許多優秀的U23球員身價已經堪比國腳,在各家俱樂部都視U23為寶的情況下,通過“出口轉內銷”無疑是經紀人賺取巨額利潤、球員迅速提升待遇的最佳方式。
眼下,許多歐洲中小俱樂部都有中國資本的背景,和經紀公司都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對于一些經紀人的“金錢投機”,中國足協黨委書記杜兆才此前就表示:“要嚴厲打擊經紀人的違規操作,不能俱樂部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球員,就讓經紀人輕松挖走,然后出去再賣回來。”未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走向聯賽舞臺,而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青訓保護機制,需要管理者上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