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11億元,2017年的中國電影年度票房最終停留在這個數字。就在一個多月前的2017年11月20日,中國電影年度票房歷史性突破500億元,在此基礎上,業內也對年度總票房突破550億大關寄予厚望。之后,在《尋夢環游記》《芳華》《妖貓傳》等影片的助力下,截至12月31日,這一數據最終達到559.11億元。2017年,中國電影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的同時,依然喜與憂同行,在探索中前進。
爛片圈錢時代不再
相比于2016年度的492.83億元,559.11億元比上年增長13.45%。用“低開高走”來形容2017年度票房并不為過,第一季度的成績并不理想,3月1日,全國電影票房突破100億元,相比2016年晚了6天,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市場幾乎被進口片承包,難見優質國產片的身影。
9月5日,全國電影票房突破400億元,暑期檔票房共收入163億多元,同比增長31%,創歷史新高。其中,《戰狼2》單片累計票房55.8億元,為暑期檔貢獻了34%的票房以及400億元整體票房的13.95%。《戰狼2》的出現也進一步引起了社會各界對于國產電影的關注。國慶檔由于黑馬喜劇《羞羞的鐵拳》的出現,以及《追龍》和《縫紉機樂隊》兩部高口碑影片的貢獻,實現小幅井噴。隨著電影市場的成熟,觀眾的理性逐漸增強,用爛片圈錢的時代也早已過去,口碑成為觀眾對影片新的評判標準。這一標準在競爭更為猛烈的賀歲檔進一步凸顯。馮小剛的《芳華》憑借口碑一路領跑賀歲檔,不僅刷新了馮小剛導演的個人作品最高票房紀錄,也成為國產文藝片票房冠軍。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觀眾的審美正在悄悄發生變化,畫面再精美、特效再炫酷,如果劇情不扎實,臺詞毫無邏輯,觀眾也不會買賬,惡俗元素逐漸被市場拋棄。在這種觀影風氣的推動下,不少高質量小眾影片迎來了市場的春天。國產紀錄片《二十二》憑借慰安婦題材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拿下了1.7億元票房和8.8的豆瓣評分。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泰國電影《天才槍手》等非好萊塢進口電影都憑借高口碑刷爆朋友圈也贏得票房。
發展不平衡,專業性有待提高
559.11億元票房的背后,也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問題。2017年,國產電影共生產970部,票房為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票房排名前兩位的國產片《戰狼2》和《羞羞的鐵拳》占國產片總票房的25%,影片質量的良莠不齊以及票房分布的不平衡由此可見一斑。
除《尋夢環游記》取得了豆瓣9.1的高評分外,今年大多數影片的口碑還主要徘徊在7到8分之間,票房表現相對出色的《縫紉機樂隊》和《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只有6.8和6.9的評分。而如《相愛相親》《不成問題的問題》《嘉年華》一類相對小眾的國產文藝片,盡管贏得不錯口碑,但票房占比微乎其微,三部電影的票房僅為1800萬、700萬、1930萬,口碑與票房不匹配情況仍大量存在。
排片不公平、小眾影片拿不到好場次的問題也一直存在。去年5月,《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在國內上映,首日便占據院線五成以上排片量。豆瓣評分4.8的《變形金剛5:最后的騎士》 上映時更是占中國影市排片超70%,而評分8.2的《重返·狼群》排片卻僅有1%左右。國產電影《夏天19歲的肖像》制片人安曉芬曾就此表示,希望“多給國片一點空間”。市場上影片數量和種類在不斷增加,但觀眾選擇的權利卻仍然存在著限制。
業內人士稱,今年國慶檔六大主力影片票補總量至少在5億元以上,相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有余。但票補注水、“幽靈場”“鎖場”“假包場”等虛抬票房的套路,再次成為各大影片投資方的競爭手段,在全國各地都頻頻出現。
內容為王,口碑影響觀影決策
“觀眾對電影藝術水準和工業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電影好不好看、口碑好不好對觀影決策越來越重要。”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說。成熟的觀影人群日益壯大,分眾化、差異化的電影觀眾越來越普遍,對電影的創作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想要進一步提高中國電影市場的質量和水平,還必須堅持“內容為王”。
2017年年初,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明確2017年為“電影質量促進年”。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指出,其目的是強調電影的美學態度和專業精神,提高電影的專業化門檻和職業化水平。華誼兄弟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表示,中國的電影觀眾并不是像大數據描述的“只想娛樂不想思考”的年輕人,“中國電影觀眾用兜里的錢證明,你選擇制作垃圾電影,我可以選擇不看。”
在去年12月10日召開的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代表大會上,廣電總局明確2018年為電影市場規范加強年,將加強市場管理,偷漏瞞報、注水票房、惡意技術鎖場、盜錄盜播以及市場不公平競爭手段等都將納入市場重點監管范疇之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將確保優質影片能夠得到更加公平的競爭機會,電影的質量本身也會更加受到重視。(記者 李君娜 實習生 馮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