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一個詞:心結。干一件事,需要別人合作,便要把心交給別人。半心半意合作肯定不順暢,甚至把好事辦砸。前些年一些地方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后政府事先的好多承諾兌不了現,最終項目做不下去,投資方卷鋪蓋走人。說一個地方投資環境好,民風好,政風好,好辦事,其實就是在說一個地方的社會心智是健全的,所謂人文環境好。心智是一個心理學概念,后來應用廣泛,稱為模式或模型。心智模式就是植根于我們內心關于我們自己、別人、組織以及周圍世界的假設、價值預判、形象概括以及由此演生的人際故事。通俗說,心智就是對個人、別人、周圍世界的把握。受經歷、知識、經驗的影響,我們常會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養成我們認識事物的方法和習慣。這個定勢有好有不好,好的定勢符合事物發展的實際情況,不好的與實際不相符。人一生不斷地與自己斗,與周圍環境斗,從而強化心智模式中科學的那部分,完善不科學的那部分。我們安康在發力,實際工作中,常感很多干部群眾心智未很好打開,如面對暫時困難,信心不足。視等靠要為正義,事未做手上前。在合作過程中,總不相信誠意的存在。總是從消極的層面看待發展中的問題,習慣戴有色眼鏡。不相信法規、制度,不習慣陽光操作。辦事不愿意走程序正義,而是找竅門,走捷徑。習慣熟人社會,對外封閉心智。這些眾多的個體性模式,最終構成“這群人”的心智模型,形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定勢。我們要發展,不可能不和外部環境交集,合作式發展、融合式發展是主流,這必然需要我們打開心結,建立全新的心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