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矛盾的“源頭”在基層,化解矛盾的“閥門”也在基層。農村基層矛盾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很多矛盾糾紛原本相互間“雞毛蒜皮”,由于氣不順、心不平,出于“不蒸饅頭爭口氣”心理。如何化解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基層矛盾?毛主席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講到:“凡屬于人民內部的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決。”至今對我們仍然具有重要的警示和指導意義。
在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就有信訪工作。近年來,我市越級信訪比較突出。這讓我想到,50年前,浙江諸暨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的“依靠和發動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的做法,得到了毛澤東同志的肯定。今天,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要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我認為,“楓橋經驗”精神實質和不朽靈魂,就是群眾工作必須站在群眾角度開展,化解群眾矛盾必須依靠群眾化解。所以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口號不行,只有躬身為民,民才真切服你;踐行群眾路線,搞教條不行,只有充分依靠群眾,切實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動員引導群眾管理好自己的事情。
基層矛盾主要是由于涉及群眾切身利益而引發的。各級黨委政府只有充分發動基層組織,用基層民主的辦法妥善處置基層矛盾,讓改革發展“紅利”公開公平公正地惠及群眾,最大限度地兼顧各個方面的利益,最大限度減少利益沖突。基層矛盾發生在群眾身邊,群眾最知情,也最有解決的好辦法。廣大干部只有深入到群眾中去,尊重群眾、信任群眾、依靠群眾、體諒群眾,才能團結群眾疏導群眾情緒,利用群眾做群眾工作,組織群眾解群眾心里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