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市委召開研討會,專題研討嵐皋縣紀檢監察派駐機構改革工作,對嵐皋縣派駐紀檢監察機構改革的基本原則、機構設置、職能職責、運行機制進行了深入、細致、坦誠的討論交流,并就改革所涉及的法律法規、政策界定、相互關系等有關問題進行認真研究討論。
對于安康來講,這是一項事關體制機制的重大改革創新事宜,對改革完善部門紀檢監察派駐機構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心任務,強化執紀監督問責,增強派駐機構監督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使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得到切實加強,其意義都是深刻與深遠的。
在老百姓眼中,紀檢監察是管干部作風、反腐敗、提高行政效能的,通俗講,就是處理違紀干部的。平心而論,過去很多時候,對于那樣一種“不管不行,管有難度”的體制,老百姓期望值并不高。尤其對于“同級監督”的諸多問題,老百姓也是看得懂、聽得明白的。體制機制上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盡快改變被動甚至低效現狀,中央有要求,老百姓有期待,讓人振奮的是,咱們安康的紀檢監察系統,不是簡單地坐而論道,或者把埋怨上交,或者消極地等上頭的“項層設計”,而是根據現實需要大膽引入改革創新,力求在中央要求的原則框架內達到地方工作的長足改進、創新、強化。
改革創新是為了更好地激活發展的動力,是為了減少或消除有礙發展的各種弊端。很多問題,不改革死水一團或死路一條,有些事情陷入破解的死胡同,必須另辟新路才可突圍,才能把死馬醫活。如果心中塞滿保守的想法,甚至出于明哲保身目的,或皮里陽秋、葉公好龍,對改革、改變、改善無熱情無追求,問題的死結永遠不能解開,工作只能是被動、缺乏活力。近些年來,安康的發展得益于方方面面的改革創新,許多工作打開了落后的局面,從而頻繁躍入輿論的關注、上級的肯定、人民的好評,出現了“安康創新現象”。如紫陽的便民服務促進干部作風建設新機制的建立,石泉的精準扶貧使扶貧工作建立長效機制,嵐皋小警務服務大民生融通了警民關系從而造成社會系統聯動的維護社會安定提升安全系數的新機制,漢濱的“一抓三建一統覽”解決抓重點重點抓一改尾大不掉局面,等等,無不是主動改革創新的結果。嵐皋紀檢監察機制的創新,更是鮮活的新例。
項層設計是中國深化改革的基本態勢,但地方實際的不同,為基層創新天然預設了“調適時空”。照框框套是一種方法,把中央要求與地方實際有機結合,則是科學務實的好方法。有些領域,中央已有方向和原則,這時候就更需要地方不等不靠,在認準的事宜上大膽探索、積極創新,創造改革發展的先機,從而實現合理“變道”、“彎道超車”,另辟蹊徑,獲得突破的良機。
從2014年的“深改元年”到今年,以至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如何抓住自己發展的“牛鼻子”,在必須改革、可以改革、亟需改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民生的各個領域,在工業、農業、商事、信息化、城鄉統籌、社會管理的各個重要渠道,找準我們發展路途那些不適應的方面,增強必須的魄力,勇于改革創新,認準的事先行先試,這些都考驗我們的發展智慧,也是在“三期疊加”情態下如何把自己的發展事務做出“花”來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