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之科教周刊一版,是一個專題,聚集安康醫療衛生工作,以“六問”的形式,訪談市衛生局局長。話題都是與廣大市民醫療衛生服務息息相關的一些問題,有一定的重大性。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首長的回答,即有政策的解讀,也有安康醫療衛生改革與創新方面的安排與設想,算是回答了目前人們廣泛關注的社會事宜。
要表揚這種專刊主動作話題的自覺意識。專刊不介入市民生活,不關心地方經濟社會的重大變革,必然是惰性的,也是沒有出路的。今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最為重要的一個年份,無論在經濟還是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都有著許多改革創新、建立法制秩序、改進運行機制等等方面的任務,很多是熱點性的、開拓性的課題,這要求我們黨報,特刊是“三刊”要及時跟進,發出自己的聲音,找到自己的視點,推出自己的風光。
經濟特刊,要更加注重安康經濟微觀領域的變革,把解讀與呈現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信息的釋放性,成為了解安康經濟現象的晴雨表。漢江晨刊,要重點關注以社區為主要觀測點的民生建設,發現社會的變革、冷暖與市民的呼聲,敢于做一批大話題。正報也要在言論指導、典型報道、服務傳導上下功夫。
總之,“三刊”事關安康日報總體改革創新的關鍵,“三刊”不變,安報就不會變。“三刊”自覺擺脫與正報重復的尷尬,就會有新天地。新形勢考驗“三刊”,更考驗“三刊”的領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