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曉光介紹“十二五”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西部網訊(記者 孫鵬 賀桐) 今天(12月7日)上午,陜西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曉光在接受“追趕超越爭一流 同步夠格奔小康”采訪團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陜西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經濟增速繼續位居全國第一方陣。人均生產總值突破80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
增速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總量躋身中等發達省份行列
初步測算,“十二五”期間,我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保持了高于全國3個百分點以上的較快發展態勢,經濟增速繼續位居全國第一方陣。地區生產總值在2010年突破萬億元大關后,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2013年突破1.5萬億元,2015年突破1.8萬億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加1600多億元,較“十一五”年均增量多360億元。在全國的位次,繼“十一五”期間連續前移3位后,又于2012年超過黑龍江前移至16位,2015年有望再次實現趕超,躋身全國中等發達省份行列。
人均生產總值突破8000美元 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
2010年我省人均生產總值突破4000美元;“十二五”期間于2011年突破5000美元、2012年突破6000美元;2014年突破7000美元、約折合7640美元,是“十一五”末的1.7倍,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初步測算,2015年突破8000美元。人均GDP自2012年起穩居全國第14位。
投資總量超過規劃目標 基礎設施顯著改善
初步測算,“十二五”期間,我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超過7.8萬億元,超過規劃目標0.8萬億元,年均增長20.8%,總量是“十一五”時期的3倍。其中,基礎設施投資累計約1.6萬億元,約占投資總量的21%,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穩步推進,西客專、西安地鐵2號線南段等項目建成投用,引漢濟渭、東莊水庫建設取得突破進展,2014年全省高速公路里程4466公里、民用航線698條、鐵路營業里程4924公里,分別較2010年增加1063公里、340條、474公里,“西安一日經濟圈”半徑逐年擴大。
工業投資累計約2.4萬億元,其中能源化工工業投資累計約1.3萬億元,分別約占投資總量的31%和17%,全球首套煤油氣資源綜合轉化項目和國內首個煤電鋁鎂合金一體化項目建成投產,備受矚目的三星閃存芯片項目如期量產,西部最大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中興1500萬部手機項目開工,大飛機、新舟系列客機和無人機項目同步推進。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 富裕陜西邁出堅實步伐
初步測算,2015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6400元,比2010年增加10705元,“十二五”年均增長11.5%,在全國的位次由2010年的第19位前移至第17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0元,比2010年增加4655元,“十二五”年均增長14.4%,在全國的位次由2010年的第27位前移至第26位。城鄉居民收入比(以農為1)由2010年的3.82:1縮小至2015年的3.01:1。
民生財政保障力度不減。地方財政收入翻番,2011年我省地方財政收入突破1500億元,之后每年增加百億元以上,初步測算2015年超過2000億元、約2055億元,較2010年958.21億元翻一番。百元GDP地方財政收入由2010年的9.47元提高到11.32元。初步測算,財政支出2015年突破4000億元、約4100億元,是2010年2218.83億元的1.8倍,接近翻一番;其中,民生支出占比一直高于80%,有力保障了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文化項目、移民搬遷、食品環保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設、農林水等各項重點民生建設。
金融存、貸款實現新突破。“十二五”期間,我省金融業不斷發展壯大。2015年上半年,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突破3萬億元、達到30705.66億元,是2010全年的1.9倍;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突破2萬億元、達到20665.91億元,是2010年全年的2.1倍,翻了一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