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山下的嵐皋縣審計局,只有在崗人員17名,而女性竟多達9人。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說的是女性多的地方,是非就多。可是,從審計局這支“娘子軍”中,卻聽不到流言蜚語,看不到勾心斗角。她們從人數到業績都堪稱單位的“半邊天”,在審計工作中屢創佳績,多次摘取省市優秀項目獎;在代表審計局參加的廉政法規知識競賽、“中國夢、家鄉情”演講大賽、女子越野登山比賽等活動中屢拔頭籌,展現了“巾幗不讓須眉”的風采。
“拼命三郎”
蒲麗瓊,1998年進入審計局。她身材嬌小,體力單薄,但在工作中,卻有一種“拼命三郎”的氣勢。有一年“三伏”時節,她帶著審計組去一個鎮審計。在鎮上臨時安排的一間辦公室,沒有電扇,更沒有空調,只有滿屋堆放的財務資料。她和審計組成員在悶熱干燥的空間里,揮汗如雨,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坐就是六天,幾乎沒有下過樓,連集鎮是什么樣子都不知道。接著,為了核實幾筆專款支出,她冒著40多度的高溫,翻山越嶺,逐村逐戶地調查取證,追回了被轉移挪用的社保資金。在對一個鄉長的經濟責任審計中,正值數九寒天,她把幼小的孩子交給母親,帶著同事,走進海拔1200多米的鄉政府,又走入冰天雪地之中,到現場核查民生工程項目,到村組追蹤涉農資金使用情況,那種堅韌和執著讓被審計單位都贊嘆不已。十多天后,當她帶著審計成果回單位時,人們看到的是她那雙被凍裂的手和凍傷的臉。經過多年磨礪,她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業績獲得了認可,2008年被推選為審計局副局長。
為了圓夢
張仲翠,從前在一個邊遠鎮工作,后來被提拔為副鎮長、主任科員。在農村摸爬滾打十多年后,組織部門考慮調她到縣級單位任職。按常理,她本可以去一個清閑的單位,做一點輕松的工作,但她卻選擇了做一名無職無級的審計干部。有人問她:審計局是清水衙門,待遇不高,工作勞累,你不去那些“熱門”單位,自找苦頭,圖的是什么?她回答:我上學時學過審計,曾經夢想做一名審計人員,為了圓夢,再辛苦我也認了。從到審計局上班第一天起,她就幾乎放棄了娛樂、休閑活動,把全部精力用到了業務上。上班,她來的最早,下班,她走的最晚。周末,親戚、朋友請她到農家樂聚會,她卻在單位加班;節假日,別人邀她外出旅游,可她早就給自己安排了學習任務。艱苦的耕耘換來了良好的成果。近年來,張仲翠年年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她主審的經濟責任審計被評為審計精品項目。
情迷審計
王志慈,人如其名。她性格爽朗,朋友眾多。在鄉鎮工作時,上至即將退休的老干部,下至初出茅廬的小伙子,都稱呼她“王姐”。可是進入審計機關以后,她的“交際圈”慢慢變小了。因為她把會朋友、陪客人的時間都用到了審計業務上。她愛動腦筋,對審計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總要弄清楚、問明白,否則連飯也吃不好,覺都睡不著。上班時間不夠用,就把賬本、憑證帶回家,晚上接著琢磨。對審計中發現的違規違法線索,不管涉及什么人,她都要窮追不舍,不達目的絕不退縮。2010年,她主審的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獲得了省審計廳表彰。同事說:王志慈投身審計八年,已經熬白了頭發,看花了雙眼。丈夫說:王志慈腦子里裝的是審計,夢里說的還是審計。從她的“癡迷”中,我和兒子也感受到了審計的魅力。
審計“娘子軍”的每一名成員,都有奉獻審計的平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