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唐文娟對于即將到來的婚禮非常期待,但是更令她激動的是,婚禮上將有一位特殊的“親人”來見證,那就是資助了她17年的“爺爺”王紀壽。
記者現場報道:家住漢濱區早陽鎮麻柳村的唐文娟,目前正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攻讀博士生。大婚的日子即將到來,讓她更為激動的是,在婚禮的頭一天,她人生中的一位貴人要來安康參加她的婚禮。被唐文娟稱為貴人的老人名叫王紀壽,家住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究竟有著什么樣淵源,讓唐文娟對這位老人的到來感到如此欣喜。
唐文娟:我家里當時經濟條件不好,我意思是要么我輟學,因為當時要交學費、學雜費,對我們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少的費用,但是就在那個時候我爺爺(王紀壽)就是從江蘇那邊寄來了1000塊錢。
原來,17年前王紀壽老人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有關江蘇省常州市與我市結對幫扶的一個倡議,上面描述著安康市當時有4000多名孩子瀕臨失學,曾經有著相同經歷的老人頓時動了惻隱之心,隨即通過報紙上的聯系方式主動與安康希望工程辦公室取得了聯系。
王紀壽:當時拿出我三千塊錢,那時候三千塊錢也是我一年半的工資,但是自己有一顆愛心就不管了,就寄給安康市委市政府,后來安康市委市政府就扶持了三個失學兒童和一個貧困家庭。
當年只有10歲的唐文娟,就這樣幸運的與王紀壽老人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接下來的歲月里,老人不斷地給唐文娟寄去學費和生活費,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唐文娟也開始給王紀壽寫信聯系起來。17年來,上百封的書信往來,讓這“爺孫”倆關系日漸近乎起來。
在王紀壽老人的鼓勵和資助下,唐文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陜西師范大學,也就是在上大二的那個暑假,她第一次前往江蘇常州見到了被她稱為爺爺的王紀壽。
唐文娟:當時就是以為是個有錢人老板或者廠長之類的,但是我沒想到是個普通老人這么多年居然把每個月省吃儉用,不抽煙,不喝酒省下來的錢來資助這么遠距離的我,我心里面非常的感激。
王紀壽老人在當地水利部門工作,家中有四個孩子需要供養,家庭條件也不寬裕。懂事的唐文娟說,她只能利用暑假盡可能幫好心的爺爺奶奶做家務,輔導他們的小孫子功課,以此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唐文娟:當初爺爺資助我的時候,他說他并不是為了要得到我的回報,而是為了讓我把這份愛心向社會傳遞下去,所以在我以后的日子里面,我會盡我所能一定去幫助更多的貧困兒童,讓他們走出大山,把這份愛心在整個社會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