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唐明波)安康市中心血站是我市唯一的采供血機構和臨床輸血技術指導中心,承擔著全市九縣一區的醫療用血。多年來基本形成了以城區固定捐血點和各縣定點不定時下縣(工作人員在賓館住宿)的捐血模式。城區建立了中心廣場,郵政廣場,金州廣場,江北工人文化宮,安康學院等固定捐血點。各縣在人流量較大且集中的地段設立固定捐血點,各外采組按血液庫存量統一安排,輪流在各縣依據每天捐血情況安排下縣時間,每次下縣時間基本都在7到10天,最長一次達到25天。
隨著全市醫療水平的提升,用血量逐年增加,我站從建站的兩個外采組增加到現在的五個流動采血組和一個獻血屋,但由于地理條件及人流量等原因,除中心廣場和郵政廣場每天獻血人數相對穩定外,其余采血點的獻血情況不甚理想,有的時間苦等一天甚至沒一個人獻血。為了照顧外采孕產護士2015年將郵政廣場捐血點改為孕產護士固定捐血點,不參與下縣。少了一個穩定的捐血點,各外采組的捐血量就和下縣息息相關,每個縣的下縣間隔時間也就從最早的半年一次逐漸縮短到現在的不到兩個月一次,有些相對獻血好點的縣有時間隔還不到一個月。隨著車組的增加有時候有的車組當月就輪不到下縣,各組采血業績差距也越來越大。
針對城區除個別捐血點外多個捐血的效果不理想,獻血服務科潘科長,利用外出和兄弟血站相互交流、探討和學習的機會,深入到兄弟血站采血一線做調研,取長補短,相互交流。考慮到外采組多數都是已婚,上有老小有小,下縣時間長了顧不了家,想家想孩子會影響工作效率。2017年他開始大膽改革,有意對離市區交通便利的幾個縣改為定點定時捐血點,春節過后果斷放棄采血不理想捐血點,開始在個別縣試運行早八點從單位出發四點返回的捐血時間,石泉縣就是他首批試點之一,石泉縣距中心血站95公里,行程一個半小時。2月16,17,18試點三天分別捐獻41人,71袋,24人,45袋,31人,55袋,日均捐血32人,57袋。采血量遠大于江北文化宮等捐血點,甚至超越城區的中心廣場和郵政廣場采血點,同時試點的還有漢陰縣,日捐血人數也超過20人,為大膽改革打響了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