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姜波)根據《安康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8-2025)》(以下簡稱《規劃》),我市在“發展循環經濟、做強低碳產業、做大生態農業、做好生態旅游、加強負面清單管控”等方面,努力構筑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綠色低碳產業體系,以科學發展和合理開發促進生態環境保護。
在循環經濟發展上,重點發展安康高新區特色產業園區、旬陽高新區循環產業園區和IT集中區節能環保材料、富硒食品和現代服務業。以安康富硒食品產業園區建設為重點,實施“一縣十鎮百園”示范工程,抓好200個生態富硒循環經濟精品產業園,扶持重點龍頭企業發展產業聯盟和產業集團,把安康建成“全國魔芋之鄉”“全國富硒茶之鄉”、全國富硒產業基地。重點支持高分子納米環保材料旬陽硅鎂材料產業園和銅業基地、漢濱與紫陽石煤型釩礦綜合利用等項目建設。同步構筑循環經濟產業鏈、綠色食品產業鏈、生物醫藥產業鏈和清潔能源產業鏈。
我市低碳產業的發展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相一致。《規劃》以“低碳、綠色、循環、再生”為方向,統籌水環境保護和涉水產業協調發展。在不影響和破壞秦嶺生態植被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可開發的土地資源,發展光伏清潔能源產業。培育做強生豬、茶葉、魔芋、核桃、生態漁業、中藥材六大特色產業,制定實施六大產業品牌創建五年行動計劃,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質量認證。在發展生態農業的同時,強化措施推進環保:一是制定實施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二是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建立健全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運行機制。三是認真貫徹落實“土十條”,做好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
《規劃》提出:搶抓中省支持旅游業發展的利好政策和大交通改善重大機遇,做強“景區景點環境提升、新景區環境綜合保護、旅游新業態培育項目環境保護、旅游特色小鎮環境治理、重點旅游示范村環境治理”等五大保護工程。同時根據《陜西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試行>》的要求,對我市秦嶺地區各區縣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