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姜波)根據《安康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8-2025)》(以下簡稱《規劃》),在嚴格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貫徹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和安康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的要求,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完善公共服務的同時,強化生態保護力度與生態修復建設,促進安康秦嶺地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到2020年,如期實現秦嶺地區76個鎮的人口全部脫貧“越線”,堅決打贏秦嶺山區脫貧攻堅戰。
在完成脫貧目標任務的同時,《規劃》明確要對可能造成的環境問題預先考慮,實現扶貧與環保雙贏共進。(一)出臺和完善有關扶貧規則制度、技術標準、評價方法、評估規范等。(二)指導地方政府編制具體扶貧規劃,并對扶貧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定全面整體、統籌兼顧的科學規劃,合理利用環境資源,切實改善生態環境。(三)實施脫貧攻堅計劃,異地搬遷扶貧工程涉及環境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較多,在實施此項工程時,要有具體規劃,并要根據環境敏感程度,進行不同深度的環境影響評價,采取生態環保措施。
同時精準識別自然生態稟賦和生態環境容量,弄清地方環境承載能力,選準地方經濟發展產業進行扶貧。在修路、建房等扶貧工程中,按避免、減緩、補償和重建的生態環保原則,采取環保措施,防止生態破壞。
《規劃》提出:要完善安康秦嶺地區的公共服務。推進人口發展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社保“一卡通”建設,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居民享有的醫療衛生計生保健水平和主要健康指標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整合各類培訓資源,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以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為重點,統籌做好城鎮就業困難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退役軍人等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