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俊 通訊員 劉禮勝 熊淑慧
3月16日,走進白河縣城關鎮龍井停車場項目施工現場,處處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該項目位于老城中心,有3條巷道與周邊居民區、主干道相通,但一直存在居民買菜停車難的問題。要想解決這一矛盾,亟需配套建設停車位和菜市場。
“這個項目建筑面積為4648.83平方米,有地下三層,其中負一層為菜市場,可提供攤位130個。負二、三層為停車場,新增車位115個,目前正在進行室內粉刷及裝飾裝修,預計5月份能夠投入使用。”該項目監理徐遠琴介紹。
近年來,白河縣按照“疏解老城、提升新城、賦能河街、拓展中廠”的空間格局,堅持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新突破,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高位推動 老舊小區煥新生
白河縣工行家屬院是一棟已有30多年歷史的老樓,居住了30戶居民,因建設年代久遠,基礎設施薄弱,住戶長期被排污問題所困擾。2019年,該家屬院被納入縣城第一批老舊小區改造。
據縣物業管理與房產交易所副所長饒友兵介紹,在老舊小區改造中,他們首先會解決老化排水管道滲漏問題,另外還會對樓梯間弱電老化線路清理更換,進行內墻粉飾、安設助力扶手欄桿、增加滅火器,院落增設停車泊位和電動車充電樁,綠化提升、整修道路……所有改造工程包含近20項內容。通過改造,現在的工行家屬院道路平坦、墻體美觀、地下污水管網暢通、環境干凈整潔,贏得了業主們的一致稱贊。
自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施以來,白河縣按照“先基礎民生、后完善提升、整片規劃、整街推進”的原則,重點解決老化管網改造、路面鋪裝、線纜入地及配套設施建設等問題,不斷優化小區管理服務水平,讓居民住著更方便、更舒心。
據統計,該縣已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14個片區,涉及住宅樓351棟84.55萬平方米;建成8.8公里的強弱電綜合管溝,實施強電入地遷改2.2公里,主街巷弱電入地遷改16條,弱電“四網合一”改造4800戶;更新改造雨污水管網7.6公里;道路“白改黑”3.3萬平方米、改造人行道1.38萬平方米,新增盲道7.5公里,補植增綠5500平方米;整修了48條背街小巷,拆除各類違章臨時建(構)筑物261處,新建了2處大型廣場、19處城市小微廣場和溫馨庭院,老化路燈提升350盞;新增老幼日間照料中心1處,惠及群眾7698戶32052人,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民生答卷。
痛點發力 便民設施暖民心
今年春節前夕,白河縣住建局收到了一份特別的榮譽和肯定:河街社區黨總支向該局送來兩面錦旗,一面是社區對住建局工作的高度認可,另一面則是對縣物業管理與房產交易所副所長宋懷珠同志的贊揚。
為充分發揮國道316白河縣城過境公路改線、縣城防洪保安工程、河街棚戶區改造等河街三項工程綜合效益,該縣2016年9月啟動實施了白河縣城河街防洪附屬工程,2023年9月項目建成并投用。身為建設方負責人之一的宋懷珠說,在河街新區建設中,白河縣住建局采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不斷完善公共區域配套設施。新建裝配式公廁一座,增設200余個摩托車臨停車位,設置2座微型電動車充電站、12個充電樁。
同時,積極與移動公司等弱電運營單位溝通協調,共同推進河街綜合管廊內和河街沿途地下停車場等區域的網絡信號覆蓋,確保居民在社區內的任何角落都能享受到穩定、高效的網絡服務,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適、美好。
這類緊扣群眾“急難愁盼”,直面城市痛點的生動實踐,在白河縣還有很多。該縣按照“便民利民、合理布局、疏堵結合、規范管理”的原則,在獅子山社區、清風社區高標準打造了2處便民市場,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同時依托智慧城管平臺,對城市街道、垃圾處置等進行全方位監控,實現了城市管理精細化、無死角,讓群眾在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小事”暖民心,服務“零距離”。
因地制宜 詩意鄉土映匠心
陽春三月,伴著明媚的春光,走進白河縣中廠鎮石梯社區,兩排整齊的搬遷安置房正在實施宜居農房改造。
“15年前從大坪村三組搬到這兒,去年8月份新裝了窗套和屋頂,線路規整了,給排水也重做了,現在住起來更舒心。”石梯社區居民劉云說。
據該縣住建局村鎮建設事務所所長熊士棋介紹,石梯社區的改造工程正在有序推進。此次改造涉及60戶居民房屋,戶均投入2.5萬元,資金由縣鎮兩級統籌調配。改造秉持多方協同的原則,由農戶自籌一部分、政府補助一部分,全面提升房屋品質。除房屋主體外,給排水、門前人行步道等同步施工,對公共服務功能進行整體升級,讓農房更宜居。
鄉村的變化還不止如此。2024年以來,白河縣開展“千萬工程”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全縣上下迅速掀起整治熱潮。據宋家鎮黨委書記徐保壽介紹,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該鎮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積極動員廣大干部群眾開展了村莊清潔行動,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對廁所進行升級改造,鋪設了污水管道,美化了村莊的墻體,逐步實現了“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院一貌”。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目前,該縣已創建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55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8.3%,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到95%。
如今,停車位越來越多、老巷子里有小景、門前廣場曬太陽,這樣的品質生活,在山城白河已成普遍。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畫卷正在白河大地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