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陸青波 張振業 陳昌茜
茶香潤秦巴,綠動新安康。4月13日至15日,“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設幸福安康”新聞發布會暨“安康這五年”全媒體采訪活動圓滿舉行。
來自中省市級媒體的記者深入紫陽縣、平利縣、安康高新區和漢陰縣,用腳步丈量發展熱土,以鏡頭記錄振興故事,全景展現安康五年來在鄉村振興、產業升級、生態保護、基層社會治理等領域的生動實踐。
在紫陽縣,采訪團被“茶旅融合”的蓬勃生機和“開麥吧!茶鄉”系列活動所吸引。萬畝茶園層疊如浪,逛茶園、聽茶歌,感受傳統制茶技藝與現代電商營銷碰撞出火花。從一片葉子到一個品牌,紫陽富硒茶不僅富了百姓,更成了文化名片。
平利縣蔣家坪村的鳳凰茶山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5年來,蔣家坪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升級改造茶園,修建觀光步道,融合旅游業態,既提高了茶葉品質,保護了生態環境,又有效提升了村級收益,增強了群眾幸福感。
“這地方環境太美了,站在茶山上讓人心曠神怡,第一次來感覺非常好!”4月14日,在安康平利縣蔣家坪村鳳凰茶山山頂,來自蘭州的游客康女士感嘆道。和康女士一塊到來的30人,他們都是從蘭州直飛安康旅行團的新游客。
“我們一直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蔣家坪村黨支部書記寇清新介紹,2022年,蔣家坪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稱號,2024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四季美景吸引著八方游客。蔣家坪村的綠水青山正逐步轉化為金山銀山,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村民的生活和收入也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攝影 劉東
漢陰縣紫云南郡社區里,搬遷群眾正演繹著“穩得住、能致富”的新生活。社區工廠機器轟鳴,家門口的果蔬大棚綠意盎然,黨建引領的“138”服務體系(即1個支部統領、3個載體支撐、8個中心服務)讓“憂居”變“優居”。“搬來后孩子上學近了,我還能在產業園上班,一月能掙3000來塊錢,既照顧了小孩,還能掙點生活費!”居民廖元秀的獲得感引發記者頻頻點贊。
“00后”記者張鑫用獨特眼光挖掘安康的“年輕基因”——平利茶山的綠色經濟、國漆之光、漢陰非遺工坊的“國潮”藤編、高新區飛地園區的光電科技、智算產業發展,都成了她鏡頭下的“爆款素材”。用打卡測評、跨界融合的方式講傳統故事。
華商報安康記者站記者張鑫說,“身為00后記者,宣傳安康有獨特優勢。可以年輕視角出發,挖掘潮流打卡地、特色小店。緊跟社交熱點,像結合‘城市微旅行’挖掘小眾景點,用打卡、測評形式宣傳。還能用新穎方式解讀傳統民俗,把古老藝術和現代元素融合,讓安康走向更多人視野。”
據了解,本次采訪成果將通過圖文、視頻等全媒體形式,在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日報、中新社、陜西日報、陜西廣播電視臺等平臺全網推送。
“此次安康全媒體采訪之行,我感受頗深。安康這五年的發展蛻變,體現在各個角落。在紫陽,茶鄉的活力與傳統文化的交融令人著迷,從茶園到會館,處處是獨特魅力。平利縣的鄉村建設成果顯著,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得益彰。而現代化企業與科技園區,又讓我看到安康緊跟時代步伐的進取姿態。”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站長秦峰表示,“我將以圖文視頻多種方式展現安康的產業發展、文化傳承和鄉村振興成果。聚焦特色場景和人物故事,通過中國日報的全媒體平臺發布,向國內外受眾展示安康的新風貌 ,讓更多人了解這片土地的發展與魅力”。
五年來,全市上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積極謀劃提出“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設幸福安康”總目標和以“共同富裕、生態宜居、崇德向上、平安祥和、風清氣正的幸福安康”為支撐的“1+5”推進體系,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長足進步,303萬安康人民闊步走進小康社會。生態環境質量始終保持全省前列,2024年,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再創歷史新高達 357 天。平安建設滿意度連續五年居全省第一,蟬聯全省平安市(區)稱號。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攀升,“三個緊密型共同體”加快建設,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不斷擴容下沉。幸福安康建設呈現共同富裕好態勢、生態宜居好畫卷、崇德向上好氛圍、平安祥和好局面、風清氣正好生態。
五年砥礪,初心如磐。從秦巴山區的綠色崛起,到漢江之畔的產城融合,扮靚秦巴明珠,安康正以“感恩奮進”之筆,書寫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設幸福安康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