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楚珺
2025年,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作為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堅強后盾,全國總工會為我國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安康工運事業從1925年漢水畔第一聲“勞工萬歲”的吶喊,到深度參與三線建設、脫貧攻堅、生態經濟等重大戰略,再到新時代百萬職工投身幸福安康建設的鏗鏘步履,始終與黨的事業血脈相連,與城市發展同向同行。
為紀念這一歷史性的里程碑,安康融媒體中心特推出“百年工運 秦巴回響——獻禮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安康實踐”專刊,追溯工運百年紅色基因,記錄當代勞動者奮斗群像,解析工會改革“安康經驗”,展望產改深化新圖景,激勵廣大職工在新時代繼續發揚工人階級優良傳統,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安康貢獻力量!
站在漢江大橋遠眺,兩岸高樓勾勒出城市輪廓,而江心的倒影里,依稀可見七十多年前的碼頭:工人們的號子聲與江濤共鳴,工會干部在油燈下記錄提案。光影在此重疊,而那面旗幟始終鮮紅如初,在時代的潮頭獵獵飛揚。
當新中國的朝陽灑向金州大地,工人力量如一粒種子,扎根于百廢待興的土壤。以“勞動創造世界,樹立勞動新觀念和當家作主”為主線,安康迅速凝聚起分散的工人力量。至1951年,陜西省總工會安康專區辦事處如春筍破土,織就一張覆蓋城鄉的職工網絡。
抗美援朝的烽火中,36.37萬元工會捐款化作保家衛國的鋼槍,百萬元增產成果鑄成經濟建設的基石。隨著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曙光破曉,勞動競賽的星火已在廠房與碼頭間迸濺。
當工會“七大”的春風拂過安康大地,石泉渡口班長梁云貴等89位勞模,用布滿老繭的雙手托起“勞動創造世界”的信仰;當“拼體力”轉向“拼技術”,“季度競賽評比制度”推動競賽從“運動式突擊”轉向“常態化創新”;當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的火種點燃漢江,“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誓言融入機器轟鳴,七位金州兒女胸戴“省先進生產者”獎章,在長安城的鎂光燈下挺起工人階級的脊梁。
那些機床切削出的精密零件、郵包傳遞的深山家書、糧倉堆砌的豐收圖譜,始終在見證:從“勞動創造世界”的啟蒙吶喊,到“技術革新”的智慧覺醒,秦巴山區的工人們,正用汗漬斑斑的工裝作紙、以鏗鏘的機床聲為韻,在共和國建設的年輪里刻下永不磨滅的詩行。
1978年國企改制啟幕,以20個“大慶式企業”為起點,安康工會開啟了勞動競賽新篇章。從20世紀80年代“為四化立功”的增產節約運動,到90年代“八五”立功競賽催生600萬元效益;從千禧年后“安康杯”安全生產創優,到新時代“追趕超越”七大行業會戰,工會始終是凝聚百萬職工偉力的橋梁紐帶。
萬余條合理化建議化作創新動能,3680項生產紀錄見證工匠精神,18700名先進模范構筑時代群像……全國勞模張利忠、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蔡家玲等杰出代表,用奮斗詮釋“工人偉大、勞動光榮”的錚錚誓言。當富硒茶香飄進職工科技節,當“工人先鋒號”穿梭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中,產業報國的火種在秦巴山水間薪火相傳。
當“革新獻計創效益”的“八五”藍圖碩果累累,“重點工程勞動競賽”的“十二五”實踐深入人心,工會組織以年均萬人次的崗位練兵、千萬元級的經濟創效,鋪就了“雙增雙節促轉型、節能減排護青山”的康莊大道。這曲跨越世紀的勞動者之歌,終以累計創效逾2億元、百萬職工共奮進的壯美和聲,在漢江之濱譜寫出新時代的華彩樂章。
從開政府與工會聯席會先河,到“六幫”活動情暖困難職工、塵肺病救助納入新農合、工人文化宮破土新生,制度創新織就維權經緯;從國營企業職代會“五項權利”落地生根,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催生十萬職工學法潮,98.92%集體合同簽訂率筑起權益屏障,兩千家和諧企業綻放勞資共榮之花。“春送崗位、夏送清涼”四季關懷潤物無聲,千萬助學款托起城鄉家庭希望。
思想領航的春風掠過瀛湖碧波,書畫卷中流淌著信仰清泉,30余萬職工以星河為炬,鑄就西北生態經濟強市的光榮豐碑。
當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千百勞模攜數億資金馳騁山鄉,產業項目在秦巴深處生根,千萬崗位鋪就致富通途,5億余元農特產訂單托住脫貧群眾“穩穩的幸福”。從維權護薪到造血扶貧,安康工會以赤子之心架起連心橋,在漢水之濱譜寫了新時代的魚水情深。
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百萬元愛心暖流匯聚,千萬張復工復產的笑臉映照“娘家人”的赤誠。當手工制茶大賽飄香絲路,從“金州工匠”的創新工坊扎根城鄉,再到“司機之家”的燈火在國道蜿蜒成詩,廣大職工早已把個人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偉業之中。
在“短視頻大賽”的鏡頭里,勞模故事化作新時代的《詩經》;于“聲音特輯”的聲波中,工匠精神譜成勞動者的《楚辭》;更有那端午龍舟賽上的勞模點睛之筆,讓千年漢水激蕩出勞動創造的時代回響。
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答卷人”的筆墨已飽蘸時代的期許。安康工會人正以漢水作墨、青山為紙,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壯闊篇章中,繼續揮毫寫下屬于勞動者的盛世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