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漢江、月河流域獨特的秀美山川、豐富的富硒美食、深厚的農耕文化地域,把山林經濟建設與漢陰休閑觀光產業有機結合,形成“一三相融,接二連三”的循環發展,上半年,接待游客37萬人,實現旅游收入1.7億元。
這只是漢陰縣發展農村經濟的一個鏡頭。
深化林權改革,業主林業漸成主力軍。漢陰在發展山林經濟之時,在核桃、富硒茶、油茶、杜仲等產業基地建設方面,大力推行業主林業,通過林地確權發證和有序流轉,吸引各地當地能人大戶投身園區建設,形成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園區基地為承載,以先進科技為支撐,以協會大戶為紐帶的建設體系。目前基地面積凈增1萬畝,產值達到3.4億元。
在山西經營煤礦的漢濱小伙龔傳明通過漢陰油菜花旅游季,在漢陰縣蒲溪鎮東升村發展千畝茶葉、油茶老園子,投入資金200余萬元,用于茶園改造,新建茶園150畝,他滿懷信心“我要依托漢陰富硒高地,打造我的新一輪創業夢想”。
通過農高會、西洽會及各類招商推介會,大力引進外來業主來漢投資,注重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大戶等多種經營主體的培育和有機結合,走“大園區、多業主”的路子,形成多元投入促發展的局面。
在這里,綠色環保,循環理念成了香餑餑。
“不但省下了肥料、農藥錢,王斌還幫我申請綠色產品質量認證呢”該縣雙乳鎮江河核桃園區的張林合樂的嘴都合不攏,幫扶掛聯的高級農藝師王斌給他帶來了循環發展的理念。推行“種養廢棄物-生物有機肥-有機林產品”的產業鏈條。園區栽植核桃,套種黃姜的同時,發展了養豬、養雞等畜牧養殖,肥料自產的,核桃樹長的特別旺盛。
在澗池五星杜仲產業園推行杜仲、黃姜、林間養雞(羊)+杜仲茶加工立體發展;在秦園、明康等食用菌園區推行“菇桑(果)輪作”破解木生食用菌與林業資源消耗的矛盾;在觀音河、新河油茶園區推行“林下種養、果畜共生”,有效提升單位土地的經濟效益。
在經營模式上,推行“企業做兩端、農戶做中間”的生產方式,推廣合作聯社、電子商務銷售等生產經營性運作模式。
陜西秦滬公司重點發展杜仲1000畝,藥梔子種植基地2000畝,林下套種大球蓋菇等種養新模式。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收購梔子果,吸收當地農戶加入協會,建設了加工廠房,開展藥梔子黃色素提取深加工。
找準建強龍頭,引領產業升級。健全“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鏈接機制,建設產加銷一體化的營銷網絡,全面推進園區產品的市場化進程。
西安第八屆茶博會上,漢陰太行茶枕頗為走俏,帶去的500套茶枕,茶墊搶售一空。
安康百瑞絲綢公司開展收烘及繅絲企業技術改造,目前擁有FY-2000型自動繅絲機6組,年產白廠絲380噸,實現自動化繅絲,培育自主品牌,開發蠶絲被、蠶沙枕、雄蛾酒、絲綢服裝等新產品。實現產值3800萬元。
陜西圣桑公司加大桑果、果汁、果酒、桑籽提取物、保健飲品等生產開發,年產桑果2000噸原汁,加工產品5000噸,實現產值3000萬元。并開發桑果、枝、葉綜合利用,生產蠶桑高端成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在五坪等蠶桑重點村試點蠶桑文化與農耕文化結合的展示廳。
全縣上半年林業園區基地面積3.5萬畝,發展林下種植5.9萬畝,林下養殖67萬(只羽),帶動漢陰現代林業飛速前行,實現綜合產值5.6億元,同比增幅21%。
通訊員 黃舟山 祝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