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熊鋒)“白菜播期與產量關系很大,立秋后一周內播完為宜,一般在陽歷8月8日至15日之間,播種越早病蟲害越重,結球相對較好;播種越晚病蟲害越輕,結球越差。”7月4日,在漢濱區流水鎮學坊埡社區的三樓會議室,外面雨紛紛,里面暖融融,來自安邦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的農業專家,正向參加培訓的貧困戶講授蔬菜種植技術。
就業創業既是民生工程也是脫貧攻堅重要抓手,一直以來,受知識、技術、眼界等限制,貧困戶就業創業相對困難。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安康日報社扶貧扶智結合,引導貧困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積極組織開展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幫助貧困群眾提高致富本領。先后多次邀請農業、林業、畜牧、人社等有關部局對具有就業能力的貧困人口開展農村實用技能、種養殖業、社區工廠等技能培訓和就業培訓,讓更多貧困戶掌握一門實用技術,通過就業創業敲開新生活大門,擁有持續穩定收入,實現脫貧致富。
2014年以來累計開展貧困戶技能培訓20余場次,參訓人員300余人次;組織多名貧困戶到周邊縣區學習蜜蜂養殖、畜禽養殖、林果種植、參觀社區工廠。
學坊埡地處山區,生態環境好,發展綠色種養殖優勢突出。7月4日,受安康日報社駐村工作隊和社區邀請,漢濱區人社部門和安邦技校共同組織技能脫貧培訓流動課堂,安排老師送技上門。這次培訓,是學坊埡社區貧困戶技能培訓課程之一,培訓課為期三天,將開展核桃、魔芋、蔬菜等種植技術培訓。
“按照農戶‘點菜’、老師‘下廚’的方式,我們開設了農作物、蔬菜種植,畜牧養殖等多門課程。每門課程為期3天,確保貧困戶系統掌握種養殖技術。”安邦職業技術學校負責技術培訓的李麗生介紹說。
“扶貧先扶志,很多貧困戶并非不想脫貧,而是他們對未來茫然,開設技術培訓課程就是幫助他們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人社部門不僅免費技能培訓,還積極爭取資金解決貧困培訓人員食宿、交通補貼,按貧困戶實際培訓每人每天50元給予補助。”安康日報社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楊京保告訴記者。
“家里種了幾畝李子、桃子、柑橘、獼猴桃等林果,因為不懂技術不是病害多就是產量少,效益上不去。這次參加培訓,就是想讓老師教教我怎么把林果種植好。”貧困戶柯靜談到參加培訓的初衷時說。通過幾天學習,她不僅對林果種植有了認識,還學到不少蔬菜種植技術。
對貧困戶來說,技能培訓只是開始。結合產業發展、社區工廠和公益崗位開發,安康日報社幫扶工作針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幫助他們發展產業,實現就業,扶上馬再送一程,確保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
“隨著社區工廠的開工,學坊埡就業用工需求越來越大,預計開工后將實現就業上百人”楊京保介紹說。楊書記口中的社區工廠是今年該社區引進的毛絨玩具廠,5月份簽約落戶,目前裝修接近尾聲,之前已有120多名群眾報名上班,待社區工廠開工后,將對他們進行培訓,培訓合格后直接上崗成為產業工人。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解決貧困戶發展產業難的問題,在安康日報社的幫扶下,學坊埡社區幫扶干部先到貧困戶家中了解就業創業愿望,進行摸底,再根據貧困戶的就業創業意愿邀請人社、林業等部門開設培訓課程,組織在種、養殖等方面經驗豐富的農林專家到社區為勞動年齡段的貧困人員開展急需的種、養殖等專業技術免費培訓,解決貧困人口脫貧無技術的難題。
技術有了,發展產業無資金又成了貧困戶心中的一大難題。學坊埡積極爭取政策,安康日報社幫扶成立學坊埡社區扶貧互助協會,實施產業發展貼息貸款,幫助貧困戶解決產業發展資金需要。目前,學坊埡社區共有84貧困戶申請到產業發展貼息貸款340萬元。
隨著更多貧困戶掌握到實用技術,大大激發他們發展產業的信心,目前,學坊埡社區貧困戶在家發展豬、牛、羊、雞、蜜蜂、茶葉等種養殖產業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