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斌峰
在扶貧扶志中,安康市全力推進以“誠孝儉勤和”為內涵的新民風建設,采取道德教化、標桿引領、移風易俗等舉措,努力消除貧困群眾的“精神貧困”,激發廣大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
市委1號文件啟動新民風建設
2017年3月20日,安康市委印發2017年1號文件——《大力推進新民風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一年初見效、兩年大變樣、三年成新風”的新民風建設要求,在全市掀起新民風建設熱潮。
安康市為何如此重視新民風建設?這源于安康脫貧工作的迫切需要:全市10個縣(區)都是貧困縣(區),其中4個縣(區)是深度貧困縣(區),貧困人口達45.39萬人,居全省第一。與全國其他貧困地區一樣,安康也存在貧困戶“躺在墻角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等不良現象。這種不良現象如不及時根除,就會影響安康脫貧攻堅的進程。
為此,安康市以新民風建設為抓手,以道德評議、移風易俗、文化傳播、文明創建、誠信建設、依法治理六大活動為載體,扶起貧困群眾的精氣神。
隨后,安康市委又印發了7個新民風建設配套實施方案,完成了市級層面的新民風建設頂層設計。一股以“誠孝儉勤和”為內涵的新民風在秦巴山地間勁吹起來。
在操作層面上,安康市按照“群眾說事、鄉賢論理、榜上亮德、幫教轉化”的步驟,以村、社區為單位,建設“一約四會”(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和禁毒禁賭會)。目前,通過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安康形成了普遍認同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
道德評議厚植勤勞思進新民風
今年58歲的平利縣長安鎮金沙河村貧困戶楊益才,每年除了20多畝地的退耕還林補助款和低保外,他幾乎沒有什么其他收入。
在金沙河村第一次道德評議會上,別人戴著大紅花受表彰,楊益才卻成了大伙點名批評的后進典型。“照片被貼在曝光臺上,看到很丟人。”楊益才說。從這之后,只要誰家有活,楊益才就去誰家打零工。村上通過多方協調,給他劃分了兩畝地,幫助他發展產業。
在安康市,有不少像楊益才這樣的貧困戶,他們通過道德評議,堅定了生活的信心和脫貧的決心。
家住旬陽縣呂河鎮江店社區的周開勤,3年間無理上訪238次。2016年5月,江店社區針對周開勤的“精神貧困”進行了道德評議,把他評為后進典型并張榜公布。鄉賢們的評議說理、鄉親們的評頭論足,讓周開勤覺得面子上掛不住了。于是在鎮、村干部的幫助下,他建起了新房,還建大棚、種蔬菜,靠發展產業實現脫貧。
一年多來,安康市在新民風建設中,共開展道德評議7377場次,樹立正面典型12713例,幫教轉化負面典型4422例,使1762戶群眾主動退出貧困戶行列。
文明創建培育致富思進新民風
安康市通過道德評議樹立了一批自強自立、自力更生的典型。這些典型猶如一面面旗幟,引導著貧困群眾自我革新、積極向上。
嵐皋縣城關鎮愛國村70歲的劉先志就是自強自立的典型。其中一位。18年前,劉先志帶著老伴來到縣城租房居住。2012年,老伴去世,劉先志就一直一個人住。脫貧攻堅啟動后,縣、鎮、村組織人員對扶貧對象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劉先志被評為貧困戶。得知這個消息后,他主動要求退出貧困戶行列,他說:“我家里困難是真實的,可是身邊比我困難的人還有很多。”
在安康市,目前持證殘疾人達14.2萬人,其中貧困殘疾人5.4萬人,占全市貧困人口的10.5%。新民風建設的號角吹響后,激發出許多貧困殘疾人堅強、樂觀的力量,他們重拾信心,追逐幸福生活。
安康市還先后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家庭等系列文明創建、評選表彰活動,用群眾身邊的榜樣力量,示范帶動更多的家庭勤儉持家、致富思進、向上向善。近年來,全市涌現出各級各類“最美家庭”6945戶,表彰“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12710人,樹立勤勞致富典型4562個,評選脫貧攻堅自強標兵3713人。
移風易俗涵養崇尚節儉新民風
在安康農村,包括紅白喜事在內的請客吃飯被統稱為“過事”。結婚、生娃、升學、買車、搬家……林林總總都得請客送禮,人情負擔普遍較重。
紫陽縣某村,每年戶均送禮數達34次,年送禮支出超過3萬元的家庭占總數的17%,1萬至3萬元的占78%,1萬元以內的占5%,很多貧困戶借債送禮,由此背上沉重的負擔。
對此,安康市把根除陳規陋習納入新民風建設,狠剎“人情風”“人情債”。石泉縣在各村完善了村規民約,黨員干部帶頭簽訂《節儉操辦紅白喜事承諾書》《不參與歪風邪氣承諾書》。嵐皋縣明確紅白喜事辦理標準,規定宴席每桌不得超過14個菜,隨禮不得超過100元,不得收貧困戶的禮金……
在新民風建設中,安康市還通過文明創建、誠信建設、書香安康建設,結合“一約四會”,破解“不誠、不孝、不儉、不勤、不和”等法律不明確、政策不具體、干部不好管,卻又時刻影響社會發展的問題。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經過一年多的默默“滋潤”,安康新民風建設這股新風,已深入人心,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如今,在安康廣大農村,勤勞致富的人多了,爭當貧困戶的人少了;自立自強的人多了,信訪告狀的人少了……
“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會從天而降,脫貧致富終歸是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雙手來實現。安康將繼續在扶貧扶志的道路上探索,讓群眾昂首闊步走在通往小康的路上。”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康市委書記郭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