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紐經濟 新方向新業態將帶來新自豪
——專訪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徐強
記者 吳單
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徐強
“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是省委、省政府貫徹黨的十九大關于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戰略部署。在此背景之下,安康依托區位優勢發展樞紐經濟,既是踐行2014年李克強總理來安視察時提出安康建設秦巴山區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的要求,也是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必將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徐強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徐強說,進入新時代,安康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也存在著發展不平衡,新舊動能轉換,外向經濟發展不夠等挑戰,這就需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創新引領為支撐,大力發展三個經濟。
沒有先進的交通組織方式,就沒有樞紐經濟;但是有了先進的交通組織方式,未必也能成就樞紐經濟。所以在這個很關鍵的時期開一次交流會,將充分把安康區位比較優勢和將來即將形成的交通競爭力變成經濟優勢,非常關鍵。
將來,高鐵、機場、高速,多要素融合發展。像安康這樣交通樞紐完全“展開”的話,將是一個新型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我們傳統認識下的安康將會不一樣。五年,十年以后的新安康,絕不是我們現在想象的安康。但有一個前提,做好準備了沒有?如果大家的腦袋里想的還是對安康一種醞釀發展的思考,那遠遠不夠。樞紐經濟絕對不是傳統業態,可能是全國、世界級的。
我們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做好迎接這一輪發展的充分思想準備。先要解放自己才能迎來機遇!東部地區以馬云為代表,他們因為相信所以就去實現;而我們因為看見才能相信。所以我們有時候無形拒絕了一些未來的機遇,我們更應該學習東部地區。機遇大多是穿著風險的外套來的,只有通過努力拼搏,通過艱苦奮斗才能品嘗到勝利或者失敗的果實。但假如我們規避了風險,規避了努力,可能就規避了機遇。如果安康人干事創業前一直想“這個沒人做過,它靠譜不靠譜?”那么就會出現兩種發展思路,兩種發展觀,可能是兩種結果。
安康樞紐經濟發展是一個大機遇,衡量一個地方能不能把握住機遇,要看這幾方面變化:要從快到慢的“變”,慢是要見“功夫”,把人留得住,交通改善不僅讓安康人去世界玩,而更應該讓世界人入安康;從寬到窄道的“變”,例如這次做的“小”軌道,實際上從工業向文化轉變,還比如國外的“托馬斯小火車”等,它不是交通工具,已經是文化產品了;從傳統向現代“變”,用傳統的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做自己的主題公園,創造出自己的IP(知識產權);一產從業者向三產從業者“變”,助力脫貧攻堅,建議以旅游為主兼顧交通發展。
安康樞紐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必將指引新方向,將帶來新業態,肯定會給安康人帶來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