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羅羽 傅勇濤
福建廠家7月1日生產,15日運抵海口,通過招投標送達災區500箱面包……苦盼食品充饑的災民拿到竟是發霉的食品。290箱發霉面包的背后,采購是否盡責?食品公司提供的多少為問題產品?發霉面包半年保質期的背后,還有多少不為所知的秘密?
新華社記者追蹤發現,“發霉面包”事件透出種種問題。隨著責任追究機制啟動,相關事實應給公眾一個交代,清除救災物資采購發放過程的“霉菌”更加重要。
問:采購盡責了嗎?答:臨時抱佛腳,沒有開箱檢查
遭受超強臺風重創的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茂山村200多位村民,20日領取了7箱礦泉水和2箱面包的救災物資,發現卻是發霉的食品。
據記者調查,這批印有“金旺達食品”字樣的紅色箱子裝著布滿霉點的面包。食品包裝袋上的生產日期寫著2014年7月1日,保質期半年。而在海南省民政廳送往文昌災區多個鄉鎮的1127箱救援食品中,其中290箱面包發了霉。霉變的食品為何能發給受災群眾?
“采購、發放等工作比較粗率。”海南省民政廳辦公室主任石清理說,接到文昌市缺乏救災食品的電話后,立即聯系采購商,由于沒有聯系到大型超市,只能通過海口市秀英區民政局推薦,找到了海南華健貿易有限公司,于19日采購了這批救災食品。
“當時廳里派了2個人,人手少,時間緊,檢查的時候可能不夠認真細致。”石清理說,采購后的救災食品當天就緊急送往了文昌。而在發放過程中由于沒有開箱核查,發霉的食品流入到災民手中。
“對于食品安全幾乎被忽略了,受災群眾數量太大、食品緊缺,我們只想盡快把食物發放給災民。”文昌市民政局局長邢彩虹說。
問:保質期半年的面包有保障嗎?答:生產環節水分太多;包裝環節滲入空氣
福建漳州龍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2日對龍海市金旺達食品有限公司企業采取關停整頓措施,封存其庫存產品、原料,責令企業全力召回問題產品。
記者調查發現,龍海市金旺達公司生產的這些發霉面包,于2014年7月1日生產,共1055箱,保質期為半年,7月15日貨到海口。
該批產品由海南華健貿易有限公司通過招投標送達災區500箱。出廠質檢通關、入庫檢查通關、采購過程通關……層層關口背后,究竟發揮多大作用?
“廠家、質監部門、經銷商等在對這些食品進行檢測的過程中不嚴格,導致這種問題食品流入市場。”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藥品稽查支隊隊員謝秋明說。
謝秋明介紹,經過抽樣檢測,發現產品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生產環節方面,面包含水分過多;包裝環節方面,本該是真空包裝面包袋里滲入了空氣。
據記者了解,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責令廠家和經銷商停止銷售該產品,并將產品召回。
“我從沒見過保質期達半年的面包。”有20多年食品安全檢測經驗的江南大學食品質量與安全系副主任劉杰表示,按照我國相關食品規定,面包的常規保質期為2至3天。在特定條件下,保質期最長也就10天左右。即使是真空包裝的新鮮面包,也很難保質半年。
“但是,面包根本不適合真空包裝。”劉杰說,因為一旦真空壓縮,會極大破壞面包的松軟風味和多孔特性,“面包緊密縮成一團,咬都咬不動,還能叫面包嗎?!”
問:災區食品的招標采購符合程序嗎?答:采購環節確實做得不細、不實
據記者最新了解,海南省民政廳救災處處長李惠瑩被停職檢查,調離工作崗位,經銷商海南華健貿易有限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海南省紀委、民政、工商、食品藥品監督、公安等多部門介入調查此事。
面對41年一遇的超強臺風,民政等救災部門應該有食品、飲用水等必需品的儲備預案,至少在臺風登陸的兩三天之內,儲備一些食品和飲用水。
“此次事件實在令人痛心,責任在民政廳,我們向受災群眾表示歉意。”海南省民政廳廳長苗建中說。
海南省民政廳辦公室工作人員王劍說,在采購環節工作確實做得不細、不實。從采購程序上講,還存在漏洞。在救災物資的采購方面,沒有按照救災規定的程序作,檢查環節不到位,這是失職。
一些網民認為,每一次自然災害檢驗著政府職能部門的應對能力和工作作風,民眾希望看到的是災害應對中干部救災能力和責任心的提高,而不僅僅是一個“失誤”背后的道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