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
總成績=語數外統考+自選3科成績
語數外科目、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
高考外語考試,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2014年上海、浙江推行高考改革試點
2015年起,增加全國統一命題省份
探索多元錄取機制,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新京報訊
高考將不分文理科,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昨日,《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發布,標志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啟動。全國層面的高考改革將于2017年全面推進;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
考試
高考計分“3+3”自選科目看特長
今后,高考會怎么考?
昨日發布的《意見》規定,增強高考與高中學習的關聯度,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
昨日,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表示,這些科目考試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級的方式呈現,命題則由省級專業命題機構按照國家課程標準統一組織實施,考試則在高考標準化考場進行,閱卷程序、標準和方式也將統一要求。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認為,選出的3個科目等級成績將如何計入總成績,如何與高考成績掛鉤,可能要看上海、浙江試點方案如何規定,“怎么將等級換算成分數,確實有技術問題”。
根據《意見》規定,2014年出臺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指導意見。
命題
2015年起將增加全國統一命題省份
根據《意見》要求,從2015年起,將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的省份。
全國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介紹,截至目前,已有16個省(市、區)進行分省命題,在探索高考多樣化、高考命題和當地教改、課改相銜接方面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等人調研發現,絕大多數省份都希望使用全國統一命題。這是因為很多省份缺乏高考命題專業能力,而當初實行分省命題也是教育部出于分散國家考試安全壓力的考慮,“但現在高考試卷也不依靠坐火車傳遞,實現信息化了,安全條件和過去大不一樣”。
楊東平說,增加全國統一命題省份,也為推廣異地高考解決了考試基礎問題。
錄取
綜合素質建檔案高考錄取將參照
《意見》提出,探索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高校要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和專業培養目標,研究提出對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提前向社會公布。
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情況,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建立規范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客觀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突出表現,注重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內容。2014年出臺規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指導意見。
釋疑
1 改革后英語是否會削弱?
專家稱,改革對高考英語沒有太大沖擊
按照《意見》規定,外語仍與語文、數學一樣全國統考,分值不變,但增加了一次考試機會。
根據此前北京中考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擬降低英語學科分數在高考招生中的比重,英語滿分從150分擬降至100分。
解讀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曾參與過上海一家外國語雜志組織的專題討論,他們曾在兩個月前撰寫反對降低高考英語比重的報告,交給相關部門。
上述參與此輪改革制度設計的核心專家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其提倡將英語按照等級進行評價、計分,但“討論中阻力很大”,最終還是規定按照分值計算,且分值不變。
“這次改革對高考英語沒有太大沖擊。”文秋芳認為,首先,外語分值不變;其次,增加一次考試機會也并非不可能,像托福、雅思一年都組織多次考試,但需要確保兩次考試難度相近。而先在上海、浙江進行試點,也是基于改革要謹慎前行的考慮。
2 學業水平考試會增負擔?
教育部表示,每科或有兩次考試機會
學業水平考試不同于傳統會考,將上升為國家級考試,建議各省份每年組織一次包括所有14門科目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同一科目兩次考試的機會。也就是說,高中3年,學生年年都或需要參加學業水平考試,這是否會增加考生負擔?
解讀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昨日表示,這次改革是要努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一是考試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級的方式呈現。除了進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科目以外,其他學科達到了國家規定的基本教學要求,考試合格即可。
第二,記錄高校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可以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根據高校的要求自主選擇,可以揚長避短。可能大家學習的時候都有這個經歷,如果你學的東西是你感興趣的,你不會感覺到有負擔。所以我們想給學生這樣的選擇權。
第三,每門課程學完即考,我們稱之為“一門一清”。同時,我們鼓勵為學生提供每一個科目兩次參加考試的機會。為什么這么做?這樣可以減輕學生集中備考和一次考試所產生的心理焦慮和精神負擔。
3 如何評價學生綜合素質?
各地將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管理平臺
《意見》提出,探索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那么,如何讓綜合素質評價客觀公正反映學生表現?
解讀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昨日表示,首先,對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的活動和事實要如實記錄。其次,對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要進行公示,要陽光、透明,教師要負責審核把關。第三,教育部要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建立統一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電子管理平臺,便于監督,“同學之間可以監督,這一點公開透明很重要”。最后,對于弄虛作假的要嚴肅處罰。
昨日,崇文門中學校長劉福盛介紹,目前北京市中學已經實行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其中有評分、分級等內容,但不與高考掛鉤,“只是一個參考”。其中,有軍訓、社會實踐、物理化學實驗等內容,評分者為任課教師或班主任等,評價結果會在學生畢業時發放。
劉福盛認為,該評價體系能夠綜合反映學生在校時的綜合情況,具體如何實施還要等北京出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