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廖君、鮑曉菁、李亞紅、仇逸
3歲小孩就成了近視眼?沒錯!
記者連日來采訪發現,低齡兒童視力問題近年來日益嚴重,不少幼兒園小朋友也出現近視、散光的情況。對此,不少家長揪心,眼科醫生憂心。并非遺傳等先天因素,小小年紀為何成了“小眼鏡”?
“小眼鏡”越來越多 年齡越來越小
雖然5月28日、29日是周末,但中國科技大學醫院眼科醫生張本武和他的同事們仍然忙得不可開交。他告訴記者,眼科有7個醫生上門診,每人每天70個號,幾乎都是治療近視的小朋友。
他說,以前都是小學生才近視,現在幼兒園小朋友都有很多近視。以前大部分低齡小朋友都是假性近視,現在一查多是真性近視,還伴隨散光等視力問題。甚至有一些低齡小朋友近視度數非常深。
武漢市青山區紅鋼城小學四年級的小徐(化名)獲得不少省市級繪畫比賽獎項,還參加過畫展。但小徐的外婆卻特別著急,“孩子的眼鏡鏡片越來越厚了!”小徐的外婆說,孩子6歲戴上眼鏡,最近一次視力檢查近視度已經達到700度。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戴錦暉主任醫師告訴記者,現在青少年近視的人數不斷上升,作為臨床醫生,他常常被孩子和家長包圍,非常憂慮。
相關數據顯示,近視低齡化趨勢和增長明顯。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近日發布《中國兒童青少年營養與健康報告2016》藍皮書顯示,2005-2014年,我國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不斷增長,鄉村學生視力不良率增長更快。
據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有關人士介紹,2013-2014學年度北京市中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60.7%。視力不良檢出率男生為57.8%,女生為64.0%。視力不良檢出率小學為46.8%,初中為77.4%,普通高中為88.5%,職業高中為71.8%。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約有4億近視患者,其中青少年所占比例高達2/3,且仍在增長,在青少年人群中,近視率已經呈現出“越高齡越普遍,越低齡增速越快”的“兩頭尖”格局。而在這4億近視患者中,高度近視患者所占的比例已達到約30%,并呈逐步上揚趨勢,我國已成為高度近視的重災區。
“小屏奴”最易成為“小眼鏡”
小小年紀就成為“小眼鏡”,究竟是誰惹的禍?
“電子產品的不當使用和學習負擔過重,近視低齡化現象日益加劇。”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小兒斜視弱科戴鴻斌說。
去年“十一”期間,戴鴻斌所在的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平均每天小兒眼病患者就診量達到600人次。
張本武說,自己3歲的兒子在上幼兒園,前幾天一查,也快近視了。因為爺爺奶奶負責照顧,老人為了哄孩子就給他玩手機、玩iPad。“很多孩子抱著這些不撒手,iPad和手機這類電子產品屏幕小,要看清楚,必須拿得很近,容易造成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而且,這些產品的LED背光源的亮度很高,是普通電腦屏幕的4倍。離眼睛非常近時,強光就會直接、集中照入人眼,瞳孔會不斷進行收縮以適應光源的變化,造成孩子眼睛調節力的下降。”
戴錦暉說,很多孩子長時間捧著iPad、手機等,成了“屏奴”,家長也放任,覺得輕松。原本幼兒的眼部視神經還沒有發育完全,但使用電子產品就要不停地調節晶體,這就讓很多孩子視力過早發育,并且很容易近視。
“以前低齡兒童一般都是假性近視,但是這幾年很多孩子一來醫院查出來就是真性近視,他們多數都是由于經常使用電子產品。”他說。
記者調查了解到,孩子學習壓力大、長時間過度用眼、戶外活動時間少、用眼習慣不當、父母監督時間有限,以及飲食習慣也是近視的重要原因。“那天孩子在家寫作業,仔細看看她寫字的姿勢我才發現問題,她握筆是朝前傾的,一把攥在手里,臉恨不得貼到了書上。”小徐的外婆說。
“握筆姿勢不對,也影響孩子視力。”武大人民醫院小兒眼科的一位醫生說,門診接診了大量握筆姿勢錯誤的孩子,在錯誤的握筆姿勢下,為了看清筆尖,孩子的頭部自然左傾,而且雙眼距離紙面更近,而孩子錯誤的握筆姿勢最易被家長和老師忽視,成為拉低兒童視力的“黑洞”。
張本武說,孩子攝入糖分較多,也會影響孩子的視力。有的孩子近視發展非常快,一二年級才兩三百度,五六年級七八百度。一問,孩子天天喝飲料、吃零食。
專家稱,吃糖過多會導致血糖增高,從而引發或加重近視。另一方面,食用過量糖會大量消耗體內鈣、鉻等元素以及維生素,也會促發或加重近視。
警惕“小眼鏡” 變成“酒瓶底”
“預防和延緩近視,越早干預越好。”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委員、北京世紀壇醫院眼科主任醫師肖林說,限制兒童使用電子視屏的時間至關重要。另外,孩子年齡越小接觸視屏傷害越大,2歲之前不宜使用手機、電腦等視屏。如果2至6歲兒童操作電子視屏產品,一次不宜超過20分鐘,每天累計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
武漢青少年視力低下防治中心主任楊莉華建議,平時學生應盡量少使用iPad等電子產品,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正確的坐姿、眼睛同書本保持適當距離,每隔三四十分鐘讓眼睛盡量遠望。另外,打球、慢跑等運動和做眼保健操,也能讓眼部得到鍛煉。
“市面上有一些眼部保健儀,號稱能夠緩解視疲勞、預防近視,但臨床上沒有實驗證明,我們也不建議用這些。”張本武說。
專家指出,真性近視一旦形成幾乎不可逆轉,但是可以通過科學的干預方式控制近視的發展速度。一旦發現問題,盡早糾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