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鄒明仲、馬劍、胡林果
小區公共空間的停車位使用權屬全體業主共有,權益應由全體業主共享。但記者連日來在沈陽、杭州、廣州等地走訪發現,共有車位使用權被委托管理者侵害、被個人業主私占、“僵尸車”霸位的現象,均不同程度存在。
這些亂象為何會出現,如何緩解?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我們的地盤我們做不了主”
“一夜之間,門前被劃了4個停車位,車都堵在門口,我這生意沒法做了。”沈陽新湖中國印象小區的一家洗車店老板羅先生最近犯了愁,名叫安捷仕泊車的停車管理公司突然來劃線收費,無奈之下他只好把車位租下,每月600元。
不光這家洗車店門前,長約百余米的小區一側外圍商鋪,門前都停滿了車。記者看到這些車輛大都堵在了門口,有的離商鋪門只有兩三米遠,店內的人進出很不方便。車位對外來車輛開放,讓小區業主如今停車“難上加難”。
記者了解到,這些商鋪門前部分區域,在業主購房時計入了公攤面積,屬于全體業主共有。根據《物業法》有關規定,小區公共空間停車位的設置、價格的調整、停車管理公司的聘用,都應由業主大會決定,與會業主所持投票權1/2以上通過。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經業主大會授權,可與停車管理公司簽定合同。
“但我們的地盤我們做不了主”,記者隨機采訪的一些小區業主表示,小區從未開過任何形式的業主大會,記者采訪物業公司與業主委員會代表,他們均無法提供業主大會決定的詳細書面證明。
記者走訪的一些老小區,則是每天都上演著“搶車位大戰”。夜幕降臨,很多小區里就“車滿為患”,即便有偷盜、剮蹭的危險,業主也只能忍著。小區個別業主為了占車位,甚至私設地鎖。
有的小區車位本就不多,還被一些“僵尸車”長期占據。廣州市番禺區洛溪附近某小區外圍沿江一帶就是如此。居民鐘先生說,在這里,想停車的業主沒地方停,“僵尸車”車主又聯系不上。“眼睜睜看著浪費了停車資源。”
在杭州,建于上世紀90年代末的桃源春居小區2幢東首的過道中,記者發現了一輛年代久遠的“僵尸車”,車體銹跡斑斑、落滿灰塵,輪胎也已癟掉。“經常遇到有僵尸車車主說車不要了,你們拖走吧。”杭州市市政設施監管中心停車收費監管科科長葉文文表示。
部分小區業主大會未充分發揮作用
記者在沈陽、杭州、廣州的一些小區走訪了解到,小區共有車位的價格調整程序不規范,與業主大會未充分發揮作用有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的小區停車費的設定與調整,由業主委員會的幾個成員和物業公司就做了主,并沒有全體業主意見的詳細材料。
如今,全國很多城市都取消了小區公共空間停車費政府限價,實行市場化定價。以廣州為例,自2015年8月15日放開后,小區停車費價格暴漲的案例就屢見不鮮,天河區員村附近某小區露天停車場的停車費,夏天每月就從400元漲到了600元。
但停車費一共收了多少,用在了何處?對于這些小區居民心頭的疑問,答案往往都是一筆糊涂賬,缺少嚴格意義上的公示環節。根據《物業法》有關規定,收取的停車費中,除一部分停車管理費用外,其余應該由全體業主共有,用于小區建設。
專家認為,公為私占、“僵尸車”等小區公共空間停車亂象的背后,是停車位的供求矛盾。記者從沈陽、廣州、杭州的交通管理等部門了解到,當地新車的增長數量遠遠超過城市新增的停車位,小區停車位數尤其不足。
據沈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介紹,僅2015年,沈陽新增的注冊機動車輛約達25萬輛。沈陽現存停車泊位缺口60萬輛,停放每輛車至少需要25平方米(含泊位面積和進出通道面積),年需要量就達625萬平方米。
據調查,杭州現有車輛和泊位倒掛超過60萬,一些小區甚至存在20輛車尋找一個泊位的情況;截至2015年初,在廣州約有187萬輛中小汽車,泊位卻只有66萬個,住宅配套車位僅35萬個,60%左右的私家車夜間沒有固定停車位。
專家:業主意見應列出并對外公示
在記者走訪的小區中,一些業主對小區公共空間停車位的權屬并不清楚,甚至有人認為這些停車位的劃定與收費的決定權在物業公司。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賈西津認為,廣大小區業主應積極參與業主大會,提高維權意識,政府有效發揮引導作用。
“共有權利如果處于模糊地帶,利益輸送就有了空間”,專家表示,每位業主都應積極參與小區空間使用的決策,以免小區公共空間管理成了物業公司的“一言堂”。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教授陳幽泓認為,小區公共空間車位的劃定、價格調整必須經過嚴格程序,每位業主的意見都應明白列出,對外公示。停車費收益不能是一筆“糊涂賬”,應接受業主和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
“從根源上緩解小區停車的各種亂象,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專家認為,政府應加強整體規劃,增強政策的前瞻性,把停車場的建設放在與醫院、學校等配套同等重要的位置,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在人口密集小區附近籌建公共停車場,因地制宜推廣立體停車場,提高空間利用效率。
如今的浙江、江蘇等的一些地區,已對小區智能停車進行了探索,業主對小區內的車位數和位置能夠實時掌握。專家表示,今后可探索將其納入整個城市的停車APP,更好實現停車資源優化配置。
長期關注城市交通規劃與管理的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梅振宇表示,我國應借鑒國外一些國家的經驗,在購車前便明確一車一位,先有車位才能買車,從源頭控制小區車輛過快增長。對于僵尸車,業主委員會與停車管理公司、物業應及時排查,規范小區停車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