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3日魏祥到清華大學報到后,去第六教學樓參觀時走門前坡道。(記者 郝羿 攝)
清華大學理科實驗班類(數理)專業2017級新生魏祥因為先天雙下肢運動功能喪失,去年8月一到清華大學報到,就和母親一起住進了學校提供的無障礙單間宿舍。這對魏祥來說是新生活的開始,對清華大學也是一個開端——如果說之前因為相繼有殘疾學生入學,清華已經啟動校園無障礙設施建設,那么魏祥入學及其引發的高度關注,則把無障礙設施建設上升到校園總體規劃的層面。記者了解到,在清華校團委等各方的推動下,一系列無障礙設施改造和建設工程正在進行之中。
校團委無障礙協會在行動
在清華大學一棟留學生公寓的一層,有四個經過無障礙改造的房間,分別住著四個殘疾學生家庭——因為重度殘疾,他們都需要家人照顧才能完成學業。魏祥的鄰居是矣曉沅——2012年入學的他目前在攻讀計算機碩士。
就在魏祥入學前一年,清華學生無障礙研究協會在校團委的指導下成立了,會長就是矣曉沅。作為一個學生公益社團,無障礙協會旨在發揮不同院系的學生所學之長,宣傳無障礙理念,推動校園與社會的無障礙建設。協會的短期目標是把清華建設為全國第一所無障礙大學,長期目標則是推動全國高校的無障礙建設。
在校團委的支持下,無障礙協會組織了一系列活動:導盲犬進清華、殘奧冠軍進清華、制作校園無障礙地圖、舉辦無障礙知識競賽……讓“無障礙”的理念進入到越來越多師生心中。
所以,魏祥母子到清華報到時,他之前發信請求的“陋宿”已經在等著他了——一間無障礙單間宿舍。房間雖小,但設施齊全而且無障礙達標:包括兩個小臥室和一個衛生間;床邊、衛生間里都有扶手;放東西的隔板、掛鉤位置比較低。
無障礙理念在推行
矣曉沅告訴記者,2012年他入學時,校內還只有六教、紫荊食堂、桃李園食堂、人文社科圖書館、新清華學堂等新建建筑有比較完備的無障礙設施——門前有坡道和無障礙停車位,電梯里有低位及盲文按鈕、語音提示和抓握扶手,樓里有無障礙衛生間等等。
但不可否認,清華園里更多的是老建筑,很多還是文物級建筑。在上面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難度大、造價貴、審批繁瑣。盡管如此,清華還是在努力。魏祥入學后,清華校團委多次通過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宣傳無障礙理念、推進無障礙建設。近年來,玉樹園、芝蘭園食堂門口的坡道建起來了;校園里的盲道越來越長;教學樓電梯里的低位及盲文按鈕越來越多。更重要的是,通過校團委的大力宣傳,更多同學意識到身邊殘疾同學的需求,開始自覺地在走路、停放自行車時避讓盲道和坡道。
無障礙建設寫入校園總體規劃
與學生無障礙協會同時成立的還有清華大學無障礙發展研究院。去年底,研究院和校基建處啟動合作,對校園無障礙設施進行整體評估和改進。無障礙發展研究院的邵磊告訴記者,在今年的清華校園總體規劃中,增加了無障礙專項研究,委托研究院對校園無障礙現狀進行系統調查,并結合師生需求提出建議方案,目前工作已經啟動。這是全國校園規劃中,第一次有無障礙的專項內容。
據邵磊介紹,學校目前正在對學生公寓進行無障礙改造,已經對公共衛生間和殘疾學生衛生間進行了改造。“衛生間空間有限,限制因素很多,進行無障礙提升也是做了很多設計與討論,希望能成為改造的示范。”在學生宿舍區改造設計中,高差、人行道、建筑出入口、停車位等都納入改造范圍。學校教學樓也在改造中,對出入口、公共空間、階梯教室的助聽設備都有所考慮,目前已經在深化設計。“我所在的建筑館已經完成了部分改造,比如入口坡道,坐輪椅的老先生方便多了。”邵磊老師說。(記者 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