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杜波兒)近日,在鎮坪縣醫院大樓前,一位年近60的外地老人手拿感謝信和錦旗,滿懷感激的要找外科、要找栗大夫、要找那些“女娃子” …….,三十五年了,我都沒能來感謝他們,那些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的鎮坪縣醫院人,老人絮絮叨叨的說著。
原來老人是重慶市云陽縣大樹村7組的羅玉林,三十五年前,當時年少因為家里貧窮,在鎮坪縣務工,1981年5月9日因急性闌尾炎,闌尾穿孔,急性腹膜炎病危在鎮坪縣醫院就診,住院期間,醫療費用的無著落,生活拮據,家人遠在千里之外,這些窘境,讓他愁眉不展,心急如焚。醫務人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方面安排醫護人員輪流照顧他,安慰他,一邊聯系縣民政局等部門,為他籌集生活費,醫藥費,讓他安心養病,無后顧之憂。經過醫務人員近一個月的悉心照顧,他的身體狀況終于好轉。滿懷感激想到身體好了慢慢感恩,無奈家中突遭變故,母親去世,家人催促,一聲謝謝都沒來得及說,匆匆離開,回家諸事纏身,這份感恩情懷一揣就是35年。如今老人已年近花甲,一直說:“我都黃土掩半截的人了,這份恩情不了,我死不瞑目”。
醫院為了圓老人的感恩夢,多方聯系請來了已經退休,當時為他手術的外科大夫栗德恕,在現在醫務人員陪同下,當見到栗大夫的時刻,老人一路小跑迎上去緊緊握住栗大夫的手,激動的熱淚盈眶,哽咽著反復強調“父母給了我第一次生命 ,是你們醫院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終于見到你們了,可以當面給你們道一聲謝謝!可以圓我三十多年的夢了”。
事隔多年,老人對當年的事情清清楚楚的記得,在縣醫院發生的所有,一幕幕在腦海里盤踞了三十多年,被照顧的、溫暖的畫面像放電影一樣,一一展現。鎮坪縣醫院新一批的領導、職工和當年的“女娃子”,現在的中層領導共同見證老人圓夢時刻。羅玉林老人說起這個夢,情緒依然激動不已,他說當下講中國夢,他的夢想一是脫貧,家里脫貧致富條件好了,有了穩定的收入,有條件了,就好實現第二個夢想,回到鎮坪縣醫院,這個讓他重生的地方,感謝鎮坪縣醫院,感謝醫護人員對一個外鄉人的悉心照顧。
據種下綠色,成全生命。種下希望,成就夢想,種下善良與幫助,收獲了感恩和自我價值的認可。近年來鎮坪縣醫院在醫療改革新形勢下,以醫務人員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醫院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和黨員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將醫務人員的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醫療實踐當中,培養樹立宣傳先進典型,培養職工團隊意識。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落實先進典型評選、表彰、宣傳機制。并加強宣傳,善于把行業典型與身邊好人好事宣傳宣傳出去,以先進的事跡感召人,以高尚的情操鼓舞人,產生正能量,傳播正能量。如醫院職工自己開私車送病人、拾金不昧、醫護人員照顧孤寡老人等等屢見不鮮。廣大職工在努力踐行醫務人員核心價值觀的同時,個人自我價值得到實現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