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 (通訊員 杜波兒) 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創造了輝煌,形成了傳承,中華美德熠熠生輝。美德,是至善、至純、至高人性的結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就會發現它無處不在。中國好人與陜西孝心少年牽手大巴山,讓中華美德在巴山深處又一次璀璨。
鞏四海同志是紅會醫院中西醫結合骨科主任醫師,外聯辦主任,14年來,他盡心照顧臥病在床的岳父,從作息飲食到功能鍛煉,從生活護理到精神撫慰,他想盡辦法。因為在他看來,親情是比什么都好的治病良“藥”。“百行德為首,百善孝為先”,孝就得從眼前做起,就是實實在在的行動,鞏四海用一串串善良而樸實的孝愛之舉詮釋著平凡含偉大的“孝”心,于2012年入選中國好人榜。
在鎮坪縣牛頭店鎮前進村一組,有一個特殊的家庭,12歲的汪益煌左腳神經性萎縮,只能單腿站立,不能正常行走。禍不單行,2010年,汪益煌的父親也在山西下煤窯時被落下的礦石砸斷了腿,左腿中部截肢,也成了殘疾人。無法面對雙重打擊的母親離家出走,為了掙錢養家,年少的哥哥只好輟學外出打工。現在,每天都是汪益煌、父親和已經80多歲的奶奶共同生活著,面對生活的磨難,殘疾少年汪益煌努力承擔起照顧父親,陪伴奶奶的重擔,用殘缺的身體艱難的支撐起家的天空。在首屆最美鎮坪人評選中入選,2014年安康市開展的首屆“安康好人”評選活動中,他光榮的獲得榮譽稱號。同年獲得陜西省“最美孝心少年”的光榮稱號。
一個是大都市年過半百的醫生,一個是身殘志堅的偏遠農村少年,是什么將他們聯系在一起?是他們的故事傳到大江南北,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是成千上萬的“中國好人”在為他們做紐帶;是他們好人自有好報……“中國好人”鞏四海要為陜西省“最美孝心少年”汪益煌做左腳的矯形手術,在鎮坪縣醫院的外科病房一老一小的兩雙手緊緊的握在一起。
原來在鎮坪縣醫院和紅會醫院建立友好協作醫院的過程中,鎮坪縣縣委常委,紀委書記衛莎莎非常關注她任宣傳部長時認識的鎮坪好人汪益煌,醫院的發展也是她心頭的大事,在縣醫院和紅會醫院協商時提及此事,雙方醫院都熱心此事,鎮坪縣醫院紅會醫院來鎮坪前,就將汪益煌接到醫院做前期檢查準備工作,并安排專人照顧。紅會醫院就到鎮坪縣醫院掛牌義診之際,副院長宋曉彬、骨科專家鞏四海、足踝專家馬強對小益煌的病情進行了檢查會診,縣醫院骨科專家潘益山對小益煌的原發病進行介紹,綜合情況初步認為手術成功率較高。兩家醫院和鎮坪縣縣領導進行了初步商議,將小益煌的情況帶回紅會醫院再次進行各方面會診、進行手術評估、擬定手術方案再定。
今天紅會醫院已經傳來喜訊,小益煌的手術費全免,鎮坪縣醫院將負責接送小益煌至紅會醫院,小益煌所在的鄉鎮也為小益煌準備了生活費,并為小益煌解除了后顧之憂,找人幫他照顧奶奶和爸爸,小益煌純凈美麗的眼中滿含淚水卻充滿了希翼和感動。讓我們為小益煌的未來祝福!期待!讓我們對所有關心和支持小益煌的“中國好人”點贊!謝謝你們!(注:筆者將一直關注做連續報道)
宋曉彬、鞏四海、馬強為小益煌做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