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季度陜西民生經濟調查報告》昨日出爐,今年首季,全省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市場物價運行平穩,畜禽生產穩定發展,小微工業預期向好。但是,工資性收入增長趨緩、農業生產成本攀升、生豬價格下滑等新的問題明顯顯現。
最低工資標準上調
“房屋和土地收益增多;退休金、養老金標準提高,惠民補貼力度加大;就業率和最低工資標準提高;經營稅負減輕、產品價格提升推動家庭經營凈收入增長,這四個因素是促進一季度居民增收的原因。”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城鎮居民出租房屋面積增加、租金水平上升,人均房屋租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居民轉讓土地經營權收入翻番。同時,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低保標準均有提高,醫保報銷病種及報銷比例增加;農村居民政策性惠農補貼、生活補貼金額大幅增加;少數民族群眾牛羊肉補貼、低收入戶價格補貼等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加之城鎮從業人數穩中有升,農民外出務工人數同比增長2.3%;
最低工資標準再次提高,農民工工價上漲,企業雇員傭金顯著提升。另外,“營改增”等各項減免稅費政策的實施,調動了居民生產經營積極性,帶動城鄉居民二、三產業經營凈收入較快增長;牛、羊肉價格上漲帶動農村居民牧業增收17%。
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漲幅列第6位
由于建筑安裝、裝飾工程價格漲幅同比小幅擴大,鋼材價格持續低落拉動材料費走低;用工缺口加大、消費價格上漲、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導致人工價格持續上漲;土地費用、勘察設計費、辦公費等提高拉動其他費用同比增幅擴大,一季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1.9%,漲幅較去年同期擴大0.6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8個百分點,在31個省中列第6位。
農資、人工價格逐年攀升
“盡管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市場物價平穩,小微工業預期向好,但是節節攀高的成本、生豬價格首次‘雙節’大跌等問題值得注意。”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的工作人員介紹說,農業生產成本攀升、工資性收入增長趨緩制約城鄉居民收入增加。一季度,陜西農村居民人均家庭經營凈收入僅增長2.2%,較全國平均水平低4.3個百分點。農資、人工價格逐年攀升,使得農民生產負擔加重。年終獎發放大幅減少
受年終獎金及過節費發放大幅減少等因素影響,一季度陜西居民工資性收入增長速度低于全國平均速度5.1個百分點,工資性收入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73.1%,對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低于全國23.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同比僅增長4.7%,制約了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
生豬價格首次“雙節”大跌
隨著居民的豬肉消費需求趨于飽和,豬肉供給量的持續增加導致供需失衡,加劇了生豬價格波動。一季度,陜西生豬價格十年內首次“雙節”大跌,春節前跌破14元/公斤,季末跌破11元/公斤,遠低于盈虧平衡線,養殖戶虧損嚴重,資金周轉不靈,生產經營遇困。
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困擾企業
成本居高不下制約小微工業企業快速發展,由于最低工資標準的連年提高,企業用工成本不斷增加。一季度,全省小微工業企業支付的職工薪酬同比增長9%,高于從業人數增幅8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連續兩年低于購進價格指數,原材料價格偏高制約企業發展。調查顯示,61%的企業存在用工成本上升快的問題,53%的企業被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所困擾,企業生產負擔沉重,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建立配套機制確保錢袋子穩增長
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建議,繼續加大財政支持農業力度,確保糧食、生豬、農資、良種、農機具購置等各項農業補貼按時足額兌現到位,切實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及時建立提高機關及企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的配套機制,確保居民收入穩定增長。
支持企業引進技術、人才
落實扶持政策,促進結構調整。近年來,國家實施多項舉措減輕企業稅負,助推了小微企業良性發展。企業主希望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切實享受到實惠。此外,積極發揮文化科技大省優勢,加強引導企業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鼓勵小微企業推進產學研結合的生產模式,支持企業引進技術、人才,研發核心技術,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全面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