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出臺,我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今后,城鄉居保每年繳費標準,將從原來的11個檔次變為12個檔次,鼓勵選擇較高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同時,省和市縣財政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多繳多補。
繳費標準變成12檔多繳多得
凡是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不屬于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城鄉居民,都可以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施意見》規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籌集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方式。截至目前,全省參加城鄉居保的總人數達到1704.7萬人,參保率達到99.56%。
《實施意見》規定個人繳費標準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個檔次。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還會會同省財政廳依據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檔次標準。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鼓勵選擇較高檔次繳費,多繳多得。
政府補貼提高多繳多補
政府對符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基礎養老金,其中中央財政給予55元的補助,省級財政給予5元的補助,市縣根據財力情況給予一定補助。
省和市縣財政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多繳多補。具體補貼標準是:年繳費100元到200元的補貼30元;年繳費300元的補貼40元;年繳費400元的補貼45元;年繳費500元的補貼60元;年繳費600元至900元的,每提高一個繳費檔次,補貼增加5元;繳費1000元的補貼100元;繳費1500元的補貼150元;繳費2000元的補貼200元。繳費補貼由省和市縣各承擔50%。新的繳費補貼標準從2014年1月1日起執行。
基礎養老金仍由中央確定最低標準,今后會建立正常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動等情況,適時調整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地方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提高當地基礎養老金標準,特別強調對長期繳費的,可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以鼓勵長繳多得。
喪葬費補助金從無到有
從2014年1月1日起,全省建立喪葬費補助金制度,標準為一次性補助不低于800元,省級財政按800元的50%給予補助,喪葬補助金實現從無到有。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建立喪葬補助金制度,有助于及時核查參保人領取待遇的信息,也有助于減輕參保居民家庭的喪葬費用負擔。
養老保險關系隨戶籍走
《實施意見》還規定,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員,在繳費期間戶籍遷移、需要跨地區轉移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關系的,可在遷入地申請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一次性轉移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并按遷入地規定繼續參保繳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對已經按規定領取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的,無論戶籍是否遷移,其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移。
本報記者張亮實習生龐阿倩吳嫚嫚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