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間,陳先生感覺到鉆心的疼。一開始,他還不確定是怎么回事,但轉臉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自己被毒蛇咬了。
>>被蛇咬后
用嘴吸毒液導致昏迷
51歲的陳先生是長安大兆人。7月31日下午4時許,村里停電,天氣非常熱,他和幾個村民一起前往十多公里外的秦嶺大峪口納涼。
陳先生剛在河邊的一塊大石頭上坐好,將雙手往身后放時,意外發生了。“我的一個手指感到了疼痛,我下意識甩了甩手,另一個手指又有疼痛感了。”陳先生說,他忍著疼痛,轉過身去,看到了一條約八十厘米長的土灰色蛇,蛇身上個別鱗片呈現出紅色。
陳先生右手小拇指和左手食指都被蛇咬傷了。他平時見過一些蛇,也懂得一些自救知識。于是大聲呼喊同伴過來幫忙,并開始用嘴吸吮右手小拇指上的蛇毒。
陳先生說,他每吸一口,就很快吐了出來。但很快,他的意識開始迷糊,看不清楚東西。同伴們趕緊撥打120,同時將那條逃竄的蛇抓住。這條蛇最終被確認為蝮蛇。
>>醫院治療
6天后才脫離危險
在附近的醫院進行簡單處理后,陳先生被送往省人民醫院。因進院時已昏迷,情況非常嚴重,他很快被轉往重癥醫學科。
昨日上午,省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尹貽明介紹,陳先生右手小拇指被咬破,左手食指沒見血,所以毒液主要是通過右手進行傳播。當晚,陳先生被送來后,意識模糊,中毒癥狀明顯,檢查結果為胃出血,血小板非常低,還有腦出血的危險,“輸入了抗蛇毒血清,注射了破傷風,外敷蛇藥片,經過6天治療后,他現已脫離危險。只是凝血異常,還得繼續治療。”
尹貽明說,被毒蛇咬傷后,病人應該是把毒液吸入了體內,加速了蛇毒的擴散。當天和陳先生一起的同伴也表示,當時看到了陳先生吸毒液時咽喉的運動,懷疑其將一部分咽了下去。
“雖然他采取了自救,但這種自救并不科學,風險還很大。用嘴吸毒液前應確定口腔黏膜是否完整。如果不完整,也會加速毒液擴散。”尹貽明說。
>>三個多月
省醫院收150名被蛇咬傷者
據記者了解,從今年5月1日至今,省人民醫院已收治150名被蛇咬傷的病人。
省人民醫院急診外科主治醫師同永剛說,這個數字,是往年的一半,這可能和人們的防范意識提高有關系。但八、九月份是蛇類活動的密集期,尤其是雨后,因蛇無法在潮濕悶熱的洞穴里久待。進入深秋,蛇在清晨和傍晚外出活動會更加頻繁。草叢、河邊、墻角、菜園等地是蛇最愛逗留的地方,市民戶外活動時要特別留心。
同永剛說,蛇分為有毒和無毒兩種,判斷有毒無毒的一個辦法是看被它咬過的傷口。被毒蛇咬過后,傷口呈兩個針眼狀,間距1至1.5厘米左右。無毒蛇咬過后,傷口呈齒狀。被毒蛇咬傷后,傷口刺痛明顯,周圍皮下會出現淤青和腫脹的情況,毒液擴散迅速。這時,需要掌握一些緊急處理的辦法。因為,被毒蛇咬傷后半個小時內,正確的急救措施能夠有效地阻止毒液擴散。
>>被毒蛇咬傷
用小刀切開傷口擠出毒液
野外遇蛇該怎么辦?同永剛說,一般情況下,蛇不會主動攻擊人。如果在野外遇到蛇類,千萬不能進行挑逗或攻擊,否則可能會被蛇咬傷。野外遇蛇,首先原地不動,然后慢慢退后,謹慎離開一般不會被蛇攻擊。此外,在野外活動時,應盡量穿高靿鞋,手上要拿棍子探路,這樣蛇類一般都會被嚇走。
如果不幸被毒蛇咬傷,也不要慌張。要立即用繃帶在近心端進行捆扎,減緩血液流動的速度,然后用小刀切開傷口,盡可能地擠出毒液。
特別提醒:全省只有省人民醫院一家醫院有抗蛇毒血清,被毒蛇咬傷后要直接去這家醫院,不要跑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