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陜西,大家感覺幸福嗎?昨日,陜西省信息中心發布《2012-2013年度陜西省各市居民幸福指數評價報告》顯示,全省居民幸福指數較上年度穩步提升。西安市幸福指數得分排名穩居第一,而生活質量高與生活條件好是支撐西安成為幸福指數第一的關鍵。
幸福是什么?
生活質量穩步提高
上年度,全省居民幸福指數較上年度穩步提升。從居民生活質量、居民生活條件、居民幸福感受三個方面分解來看,全省居民生活質量增長15.56%,所包含的收入水平、消費水平、就業水平、社會保障水平、公共衛生質量五項指標均有不同程度進步,其中就業水平進步顯著。
全省居民生活條件增長10.58%,所包含的教育條件、出行條件、人居環境、居住條件和公共衛生條件均有所進步,其中教育條件、居住條件和公共衛生條件改善顯著。
全省居民幸福感受下降4.54%,家庭生活滿意度、業余生活滿意度、城市發展認同滿意度、社會環境滿意度四項指標外,其余指標均有所下降,心理健康滿意度下降最為明顯。
哪里最幸福?
西安幸福指數穩居第一
生活在陜西哪個城市最幸福?報告給出的各市幸福指數排名依次為:西安、銅川、寶雞、渭南、漢中、商洛、咸陽、延安、安康、榆林。幸福指數排名與上年度相比基本保持穩定,西安、銅川、寶雞、渭南、咸陽五市排名未發生變化。漢中進步一個位次,由第6位升至第5位;延安進步兩個位次,由第10位上升至第8位;商洛、安康、榆林均倒退一個位次。
按照70%以上為幸福,70%~60%為較幸福、60%~50%為一般幸福、50%以下為不幸福劃分等級,我省各市居民幸福指數可分為三個等級,西安、銅川、寶雞達到幸福等級,渭南、漢中、商洛、咸陽為較幸福等級,延安、安康、榆林為一般幸福等級。在幸福等級的城市中,西安指數已達到81.32,較第二名的銅川高出7.47;在較幸福等級的城市中,渭南、漢中、商洛、咸陽指數相近。
十市啥順序?
西安銅川居前安康榆林最后
從陜南至陜北,雖然城市不同,先天條件和地理位置有差異,但是較好的收入、合理的消費水平、教育衛生條件的保障,仍是評判一個城市幸福與否的重要條件。
西安、銅川屬于典型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條件突出型幸福城市。其中,西安作為大都市,其居民生活質量、居民生活條件得分連續位居全省首位,生活質量高與生活條件好是支撐西安成為幸福指數第一的關鍵。同時,銅川的居民幸福指數穩步提升,其居民生活質量、居民生活條件連續均位居全省第2。
寶雞、渭南屬于較為均衡型幸福城市。寶雞的居民生活質量、居民生活條件和居民幸福感受分別排全省3、3、2位,三方面進步較為均衡。渭南也屬于幸福均衡型但總體幸福程度低于寶雞,居民生活質量、居民生活條件和居民幸福感受分別排全省6、4、6位。
咸陽屬于居民生活質量較好的幸福城市。咸陽在居民生活質量方面得分38.34,位居全省第4位。
漢中、商洛、延安是居民幸福感受突出型幸福城市。三個城市的居民幸福感受得分分別位居全省的第3、1、4位,居民生活質量和居民生活條件均屬全省中下游。
安康、榆林屬于幸福程度不高的城市,綜合排名分別位列全省第9、10位。
最幸福 西安憑什么?
多項指標位居全省首位
本報訊 (記者 宋潔)昨日陜西省信息中心公布的陜西各市居民幸福指數里,十個城市各有各的幸福。西安,究竟憑什么奪得十個城市幸福的頭名?
報告顯示,西安的居民生活質量、居民生活條件得分連續位居全省首位,生活質量高與生活條件好是支撐西安成為幸福指數第一的關鍵。從具體指標來看,西安的居民收入水平始終位居全省首位,其中,收入水平中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始終位于全省首位,城鄉居民收入比始終為全省最低并差距逐年縮小,兩項指標較其他城市優勢顯著,居民財產性收入占收入比重僅次于榆林,但基尼系數一項得分較低,反映出居民貧富差距較大。同時,消費水平位居全省首位,相較全省其他城市居民消費支出的結構也較為合理。
西安的公共衛生條件位居全省首位。每千人口醫院和衛生院床位數、每千人衛生技術人員數均為全省第1,但每千農業人口鄉鎮衛生院床位數得分為全省末位,說明農村居民就近就醫的條件不理想。
出行條件、居住條件位居全省首位,社會保障水平位居全省第2。教育條件位居全省末位,普通中、小學萬名學生擁有教師數得分較低,與西安人口密集程度高有很大關系;人居環境排全省第5,其中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率連續三年排在全省末位;就業水平和公共衛生質量得分不高。居民幸福感受得分較低,特別是家庭生活滿意度、人際交往滿意度、身體健康滿意度、心理健康滿意度和社會環境滿意度排名靠后需引起重視。
改善生活條件、提高收入、解決環境問題……
要想更幸福 還得破難題
本報訊 (記者 宋潔)改善生活條件、提高收入、解決環境問題……老陜人如何才能越來越幸福?據了解,作為一座城市,提高居民幸福指數,還要攻克不少難題。
改善和提升全省各市居民生活質量和生活條件。從區域發展來看,陜北、陜南的居民生活質量與生活條件較關中地區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促進全省各區域居民生活質量、生活條件均衡發展,仍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點。
另外,隨著全省城鎮化的逐步推進,“城市病”在各市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如多數城市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積、每萬人出租車數、空氣質量達標率等指標連續下降,交通擁堵、打車難、環境質量差等給人們帶來了諸多煩惱與不便,改善解決這些問題,也是提升居民幸福的重要方面。
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不斷提高居民收入最為重要。收入水平是影響生活質量的根本,也是影響居民幸福感受的重要因素。因此,全省應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營造良好的致富環境,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工資性收入是陜西城鄉居民增收的主要動力,應加快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優化收入結構,促進居民增收。
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環境安全問題。近年來一直存在的環境污染以及“地溝油”、“轉基因”等食品安全問題,加上2013年以來全省尤其是關中地區遭遇的大范圍嚴重灰霾,廣大城鄉群眾生存環境被破壞已成為影響幸福指數的重要因素。
有市民說,現在“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成為許多地區群眾生活的基本訴求。必須加大針對性措施,包括:加大推進節能減排力度,大力改變能源消費結構。把食品安全方面違法違規現象納入最嚴市場監管和市場誠信體系建設當中,嚴格控制各類轉基因食品流入我省食品市場等。
促進和鼓勵滿足民生發展的多層次需求,提高全省居民的幸福感受。雖然近年我省連續下大力氣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廣大人民群眾得到了實惠。但廣大人民渴望更加公正公平的社會環境。我省應加快推進社會保障、就業、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法制化進程,公共服務的質量內涵也亟待升級。同時,建設服務型社會,加快行政體制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