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記者 王瑩) 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修訂草案修改稿)于今天(9月22日)上午提請陜西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審議。修改稿明確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本省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同時進一步補充完善了老年人婚姻自由、文化教育、醫療保障、社會優待等權利。
老人可與子女簽訂贍養協議
修改后的修訂草案增加了贍養扶養協議的有關條款。規定贍養人與被贍養人之間、贍養人之間可以就履行贍養義務依法簽訂協議,贍養人之間簽訂贍養協議應當征得老年人同意,但是老人是無行為能力人的除外。
老年人也可以與扶養人或者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養老服務機構等組織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扶養人或以上機構組織承擔該老年人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采取書面形式依法確定自己的監護人。
國家工作人員不孝或被開除公職
修改稿重申了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喪偶、離婚老人有再婚的權利,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同時,條例提倡老年人對婚前財產進行公證。
國家工作人員有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不履行贍養義務、撫養義務,虐待老年人或者實施家庭暴力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行政監察機關,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
修訂草案修改稿稱,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本省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各級政府應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的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和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建立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障制度,通過發放老年護理補貼或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獨生子女父母、無子女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護理保障。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逐步建立老年人護理保險制度。
建立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和養老服務評估制度,通過對居家養老服務、推進養老服務、補貼領取資格進行評估,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的準入、退出機制,推進養老服務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提高為老年人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老年人受優待同時也應維護社會公德
按照規定,65周歲以上老年人可以享受免費進入收費的公園、旅游景點、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免費使用收費公共廁所,就醫時優先掛號、檢查、化驗,每年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優先購買機票、車船票等優待服務。
法院應按照國家規定,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緩交、減交或者免交訴訟費。對老男人追索贍養費或扶養費的申請,可以依法裁定先予執行。
在尊重老年人婚姻自由、文化教育、醫療保障、社會優待的同時,修改稿還單列條款強調,“老年人應當遵紀守法,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維護社會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