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1日15時,我省陜南3市有1675人遭胡蜂蜇傷,41人死亡。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癥醫學科主任、省毒蜂蜇傷醫療救治指導組專家王雪提醒公眾,秋季是胡蜂繁殖活動的活躍期,其蜂巢位置隱秘,公眾在野外活動時易驚擾胡蜂;一旦被胡蜂蜇傷,應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
王雪介紹說,由于胡蜂蜇傷后死亡率極高,故早期救治很關鍵,包括用食醋等酸性液體清洗蜇傷局部皮膚,充分地進行水化和堿化治療,過敏情況明顯的應使用糖皮質激素。對出現醬油色尿、肌酶升高、肝腎功能損害的嚴重中毒患者一定爭取在第一時間進行血液凈化治療,包括血漿置換、血漿分離吸附、全血灌流以及CRRT等。要認識到蜂蜇傷是多個臟器系統損害的全身性疾病,不能簡單地只關注腎臟或肝臟,有條件的情況下一定要放在具有多個臟器功能支持的重癥監護室進行綜合治療,對于短時間內有較多病例的群體蜂蜇傷應進行統一管理。有序把握患者的病情變化,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
據了解,每年的9至10月份,都是胡蜂繁殖、遷居季節,性情變得兇狠和狂躁,對人們在采摘果實、收割莊稼或其他行為的驚擾異常敏感,易發生蜇人事件。據衛生部門統計,目前在住院治療的206人中,37人病情危重或較重,安康市病情危重的13名患者先后轉往西安交大一院、省人民醫院進一步救治。由省衛生廳應急辦、疾控處、交大一附院、省醫院等相關專家組成的10人救治組,從9月27日至30日,先后深入安康、漢中、商洛,逐一查看在院蜂蜇傷患者,并對病歷等資料進行了仔細的分析。摸清當地的具體情況后,在衛生廳帶隊領導的指揮下,緊急制定并印發了胡蜂蜇傷的診治流程以及重癥患者的治療方案,并由當地衛生局部署,迅速組織各縣、區、市等醫院,對相關醫療技術人員進行了救治流程、治療方案、所涉及技術操作的培訓,培訓人數400人次以上。